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充分展现各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现推出“十三五”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
编者按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六】
坚持“六个强化”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安徽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图为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真君村喻湾安置区群众搬迁入住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来抓。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精心指导下,全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实和工程实施。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年底,安徽省已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8.5万人的住房建设及搬迁入住任务,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6户以上)869个、安置住房26869套。安徽省主要做法就是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六个强化”。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自上而下健全组织架构。2015年年底,安徽省政府成立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28个县(市、区)都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2016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建设投资公司组建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易安公司,落实省级政府统贷统还职责。
自上而下传导工作压力。省委书记、省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亲自过问、多次专题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及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重大政策和推进措施。2016、2017年,省政府先后召开2次全省电视电话会、3次现场推进会,全面动员部署、现场调度、推动落实。
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明确有搬迁任务的9个市、28个县(市、区)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坚持系统谋划,强化政策保障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2016年年初,安徽省政府制定下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2016年6月,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办法》,明确政策标准和操作程序。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和办法14个。2017年,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领导小组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2019年4月,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等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6月,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及时组织规划修编。2016年9月国家“十三五”规划印发后,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出台《安徽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7年10月,统筹考虑各地搬迁需求的变化,领导小组对“十三五”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部分县“十三五”规划任务进行了合理调整。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2017年,根据安徽省纪委要求,研究制定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领域。2018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发展改革系统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风建设。2020年,按照安徽省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制定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方案》,深化易地扶贫搬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
坚持上下联动,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会议培训。2016—2020年,安徽省易扶办牵头举办8次专题培训班和1次工作研究班,详细解读政策,深入宣传动员,市、县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同志共3000多人次参加培训,效果比较明显。各市、县也持续加大对部门、乡镇、村的培训力度。
加强政策指导。为帮助地方吃透政策,安徽省易扶办编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件汇编》,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开设“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专栏,省易扶办定期编发工作简报(22期),全面解读政策、总结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各市、县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搬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宣传引导。组织新华社、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成效、做法进行不间断宣传报道,讲好搬迁脱贫故事,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精准指导
在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选择、安置点选址方面坚持做到“三个精准”。一是搬迁对象识别严格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认定”的程序和“两公示一公告”的办法进行识别,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二是安置方式选择,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做到“宜城则城”“宜镇则镇”“宜旅则旅”“宜农则农”。三是安置点选址,坚持做到“五靠五不选”,即:靠城镇、靠产业园区、靠旅游景区、靠美丽乡村、靠交通要道;有安全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设施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例如颍上县在规划选址上坚持“四统一、四靠近”(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质量标准;靠近县城、靠近园区、靠近集镇、靠近市场),有力提高了搬迁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在安置房户型设计、安置点规划设计、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坚持做到“三个合理”。一是安置房户型设计,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专业机构统一设计1—6人/户(按25—150平方米标准控制)多种参考户型,供安置点和搬迁群众选择,确保户型精准到户,从源头上控制住房面积超标。二是安置点规划设计,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结合,与迁出区生态修复相结合。三是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按照“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量力而行”的要求,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每个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高规划水平,防止因规划不合理导致“二次搬迁”。如金寨县全军中心村安置点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集中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和学校、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农村田园风光得以保留,“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山村景象得以充分显现。
在防止住房面积超标、建房(购房)负债超标、豪华装修方面坚持做到“三个严控”。通过加强政策培训宣讲,耐心细致做好搬迁户思想工作,建立“一户一档”系统跟踪调度,加强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守住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同时严格控制搬迁户豪华装修,防止因负债返贫。
在项目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坚持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要求统规统建项目严格落实基本建设“四制”(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规定。工程完工后,要求建立健全“乡(镇)初验、县统验、市抽验”的三级竣工验收制度,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审核审批、台账管理、公告公示等制度,严格做到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三是完善档案资料管理。要求县级发展改革委、县级融资平台、项目所在乡镇、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归集工作,确保有据可查。例如太湖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三方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全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全覆盖评估,深入每一户,重点了解住房面积、补助政策、资金拨付等方面情况,根据评估发现的问题,主动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搬迁工作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在拆旧复垦、搬迁入住、后续帮扶措施落实方面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在组织搬迁入住的同时,要求各地同步做到,搬迁后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及时跟进到位;安置点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规范化管理、社区融入等工作及时跟进到位;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到位。截至2020年6月,全省累计应拆旧房24189套,实际拆除24188套,对连体房和具有保护价值等不宜拆除的旧房,各地按照《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要求,由县级政府建立台账统一管理,目前安徽省已基本实现“应拆尽拆”。到2019年脱贫年度,全省已搬迁的8.5万人已脱贫人口为83985人,脱贫率达98.8%。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整改
建立调度督查机制。建立工程建设进度“旬报告”制度,组织开发集中安置点信息、一户一档信息网上直报系统,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并定期通报。2016年以来,省级先后组织开展7次全覆盖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工程进度和政策落实等情况。各有关市、县也建立了常态化督导制度。
建立问题督办机制。对督查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县,由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约谈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2016年、2017年分别约谈了4个县党政“一把手”。对存在问题的县,由省易扶办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督办,2016年、2017年分别向10个县(市、区)下发了问题督办单,2019年下发了19份整改通知书,2020年下发了10份督办单、4份提醒函。
建立整改问效机制。针对国家专项稽察、抽查检查、监管巡查发现的问题,按照国家要求和省领导批示,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整改方案》《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监管巡查整改方案》,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各地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实行跟踪问效。对整改不力的,按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建立暗访排查机制。2019年以来,按照中央巡视要求,安徽省坚持以“四不两直”方式(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要陪同、不宣传报道,直插现场、直接入户)为主,深入基层调研督导,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督导工作、在一线推动整改。2019年3月、8月、11月,2020年5月,14位委领导率队组成14个暗访组,先后开展了4次全覆盖暗访调研,暗访组采取随机抽点、实地走访方式,通过进点看、入户访、县里核,深入了解基层工作推进和问题整改情况,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暗访调研结束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省易扶办汇总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有关问题,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督办单等方式督促各地整改落实。
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后续帮扶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2019年,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等后续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每个安置点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超前谋划安置点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搬迁户发展的产业和项目;2020年,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通知》,根据不同类型、规模的安置区特点,分区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集聚,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安置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加强社区管理和环境整治,促使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环境。
二是坚持精准帮扶。根据不同类型、规模的安置区特点,分区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确保每一个安置区、每一位搬迁群众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帮扶,确保8.5万搬迁贫困人口2020年全部脱贫。对于分散安置的搬迁群众,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要求,建立跟踪帮扶机制,确保全部纳入扶持范围。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集聚,推动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安置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通过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确保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是坚持激发动力。通过加强典型宣传,讲好搬迁脱贫故事,树标杆、做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参与,激发搬迁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脱贫决心。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2016年度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中安徽省位列第一等次,为4个综合评价较好的省份之一;2017年度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2019年度工作成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具体成效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一)直接成效
一是带动了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通过搬迁,解决了8.5万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实现了安全住房有保障的目标,达到了“挪穷窝”的目的。到2019年年底,8.5万搬迁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985人,累计脱贫率达98.8%。如岳西县菖蒲镇严良淑户,因病致贫,一家4口无收入来源,长年靠低保维持生活,寄居在老旧危房内。2016年搬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通过发展养殖等,年收入超5万元,成功迈入小康生活。
二是改善了搬迁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搬迁到县城、产业园、集镇或中心村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就业机会明显增多,搬迁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就地打工实现增收的机会明显增加。如潜山市源潭镇长和安置点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刷业特色产业,安置的152户462人中,有131人在园区刷业企业实现就业,搬迁后,搬迁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资源,就医、就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金寨县铁冲乡铁冲中心村安置点坐落于依山傍水的村部、教学点和医疗室中间,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先后建成40个联户猪舍,45亩蔬菜大棚,近4000平米的联户菜园和占地18亩的香菇种植基地及50余亩滁菊种植基地,解决了群众的产业发展问题,同时还为搬迁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搬迁户持续稳定增收和村产业发展的壮大。
三是转变了搬迁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搬迁后,各地通过开展安置点“六净一规范”、文明搬迁家庭创建等活动,着力转变搬迁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如:临泉县成立由镇、村安置区负责人组成的安置区管理委员会,同时,在每个安置点建立“四会一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村规民约)制度,实现安置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颍东区、岳西县利用宣传手册、开展扶贫夜校等形式,大力倡导“扶贫不扶懒、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和“贫困不可耻,安于贫困才可耻”思想,充分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间接成效
一是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安徽省各地牢牢把握搬迁脱贫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培育壮大适宜搬迁户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仅有效带动了搬迁贫困户稳定脱贫,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岳西县积极引导搬迁贫困户开展土地流转,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规模化种植,主要发展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同时组织搬迁贫困户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搬迁户实现“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双丰收。这种做法既增加了搬迁户收入,也壮大了当地主导产业。霍山县上土市镇依托旅游资源开发,以省级特色小镇—温泉小镇为中心,布置9个安置点,安置97户341人,其中在景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达27户,搬迁贫困户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为当地旅游服务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利辛县胡集镇为镇区安置点配建了扶贫车间,引进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吸收12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同时通过搬迁也促进了胡集镇产业发展。
二是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易地搬迁对提高集镇的人口规模、增强城镇集聚功能作用明显。如:萧县杨楼镇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行整村搬迁,按照城镇标准化小区模式,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3个,累计安置5188人,其中贫困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各占一半,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城镇化。金寨县关庙乡在乡镇所在地安置搬迁群众268户959人,使集镇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集镇规模迅速扩张,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安徽省各地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强力推进拆旧复垦工作。目前,按照规定安徽省旧房拆除已实现应拆尽拆,旧房拆除后同步开展复垦复绿工作,复垦复绿面积达7315亩。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为改善和恢复迁出区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仍需攻坚克难。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8.5万人,以安置点为基本管理单元,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强化安置区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作始也简,其将毕必也巨。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场硬仗必须打赢,也一定能打赢。安徽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陕西、山西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千方百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坚决夺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全面胜利,在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时代画卷上镌刻出新的成就。
原标题:《坚持“六个强化”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安徽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