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八台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方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13 10:56

按照“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过得好是目的”基本要求,确保到2021年底,集中安置点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就业渠道更加多样,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23年底,安置点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更加稳定,配套产业发展更加有力,公共服务保障更加到位,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2025年底,基本实现安置点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续发展有活力可持续。

二、安置点基本情况

八台镇蒋家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八台镇天池坝村蒋家湾,占地面积2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562.09平方米,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12月31日前全部竣工,易地搬迁贫困户20户63人。安置区内,配套建设的道路、供水、电力、广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因其在八台山风景区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人居环境非常舒适、生活生产十分方便。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就业增收

1. 做好劳务输出服务。为保障易地搬迁户后续脱贫稳定,增加收入,针对有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鼓励主动外出务工,针对行动不便的提供支持就近或自主就业。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笑龙、各村支部书记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2. 支持就近就业创业。依托八台山风景区及大巴山茶文化小镇优厚的旅游资源,发挥集中安置点的地位优势,探索多渠道就近创业模式,实现安置点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笑龙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3. 精准开展就业培训。收集建立搬迁劳动力就业精准台账,定期在便民大厅公开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责任领导:袁莉萍

责任人员:张笑龙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二)强化产业支撑

1. 推动产业发展。为实现富裕百姓和发展经济的双赢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有机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规划,深度融合旅游产业和富硒茶文化,努力将茶文化小镇打造成“中国硒部茶园走廊”和“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示范窗口的契机,大力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兴盛茶旅游,市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相关企业入驻,鼓励小镇安置户及周边农户参与经营和管理,实行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奖补、农户分红的运营模式,将产业发展作为安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支撑。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笑龙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2. 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蒋家湾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人员来自不同的村,均已加入各自的集体经济,搬迁群众在迁出地的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笑龙、各村支部书记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三)优化服务供给

1.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统筹推进集中安置点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配套,全力确保集中安置点各项公共服务资源,实行公共卫生网格化服务,并配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是在安置点设有便民小超市。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笑龙、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2. 完善服务供给机制。一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联席会议制度,对安置后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二是加大保障力度,建立保障机制,落实搬迁安置点人员、经费、阵地等,确保管理服务正常化。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宗梅、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3. 优化网格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治理体系,对安置点进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楼栋、村民小组的实际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划分网格,蒋家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网格设有1名网格长、2名网格员,组成网格化管理队伍。二是建立定期走访遍访制度,网格员每月对所负责网格的居民进行遍访,记录民情日记,解决困难问题。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苏静、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4. 分类提供代办服务。我镇着力创新村服务管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镇便民大厅开设医保、居保、计生、民政等公共服务窗口,把村民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办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王小琴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5. 接续做好民生托底。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做到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二是强化托底意识,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王小琴、天池坝村支部书记

6. 落实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闫登涛、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7. 推进三治融合。一是以自治为核心,加强村民自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属地负责”要求和群防群治责任,将工作直插基层村组,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村建立红白喜事会。二是以法治为保障,加强法治宣传。强基固本,源头治理,普法、调解先行,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三是以德治为灵魂,加强德治建设。以德化人、以德教人,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引领作用,全方位宣传展示好人好事,弘扬传统美德,形成浓厚的德孝氛围。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闫登涛、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8. 建立健全共治共建体系。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落实安置点协调指导。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全面研判梳理安置点后续治理重点难点工作,由镇基层治理委员会将集中安置点贫困群众医疗卫生、就业发展、户籍管理、治安维护等治理工作以“点球”的方式分解到各科室落实到人头,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问题清零”行动,确保安置点治理工作事事有人管、管得好。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闫登涛、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9. 建强治理骨干队伍。一是成立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二是组织治理骨干队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督促村党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不断加强治理骨干队伍教育管理。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宗梅、天池坝村支部书记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五)促进社会融入

1.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村社干部通过广播、坝坝会、入户督导等形式,加大整治行动宣传力度,教育引导村民,生活垃圾不乱扔、不乱放、分类处理再投放。二是制定村规民约。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朝江、郑先力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2. 搭建群众融入平台。我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托每月党员活动日为契机召开村民说事会,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题。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张宗梅、各村支部书记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3. 常态抓好平安建设。一是成立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8个行政村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实行划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召开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二是加强宣传引领。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广播宣传、微信转发等多种宣传方式,常态化开展集扫黑除恶、反邪教、禁毒、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于一体的平安建设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紧紧围绕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做到早排查、早介入、早调解,坚持存在问题台账制、处理问题调度制、排查问题多渠道、解决问题责任制。

责任领导:杜茂莹

责任人员:闫登涛、各村支部书记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并持续推进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各村要将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纳入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结合本村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建立后续扶持工作台账。镇重点任务责任机构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指导各村做好相关工作。

(二)强化试点示范打造。抓好示范点,搞好宣传。必须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统筹推进,积极抓好示范点的建设。要利用广播、墙报等宣传形式,加强正面宣传,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市考核办要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计划,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强化跟踪检查和常态暗访,各村对此项工作要抓好落实。若因工作推进不力,被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通报,将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万源市八台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