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们生活很幸福!”——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见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9 17:34

图片

春节临近,10平方公里的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暖阳高照、路宽树绿,环境整洁、店多货齐。自2019年1月29日首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县城安置点以来,会泽县在稳住就业、壮大产业、助力增收、提升服务等方面聚力施策,跟踪问效。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搬迁群众,他们向记者分享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

稳住就业 搬迁群众有活干

2018年,会泽县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作出“易地扶贫搬迁引导10万人进城”的战略决策。2019年初,首批群众搬迁入住。2020年上半年,会泽县城安置点完成271幢221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81257名群众全部搬迁进城,创造了易地扶贫搬迁“会泽模式”,县城安置点被国家评为美丽搬迁安置区。

钟屏、以礼街道是为了服务搬迁群众而设立的办事机构。位于钟屏街道思源社区的云南奋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搬迁群众朱稳华正在指导工人操作机械,讲解注意事项。“我家是2020年7月份从宝云街道普珠村搬迁进城的,现在家庭收入每月都有七八千元,生活幸福着呢!”说起现在的工作,她非常感谢政府为他们创造的一切条件。

朱稳华告诉记者,她家四口人,老公赵永明现在帮一家矿厂开大车,每月挣四五千元,两个子女都在上学,她在家附近的电子厂上班,月工资近四千元,现在可以顾家挣钱两不误。

“我们采用订单生产模式,目前有工人170人,今年已生产6000万件,明年还将扩建五条生产线,新增就业岗位150个,带动更多人就业。”云南奋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房井宝说:“免租金、推荐工人、拓宽销售渠道,政府提供了许多帮助。”

王佐勇的爱人是石屏县人,搬迁进城后,他们开了石屏豆腐会泽专卖店,每天收货、分装、送货,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都要卖七八百斤豆腐,收入五六百元,自己开店在时间上要自由点,收入也还可以。”王佐勇高兴地说。

在木城社区对面的棒球加工车间、核桃分拣车间、巾帼刺绣车间,百余名老年人、残疾人正忙着手中的活计。65岁的张毕花和老伴面对面坐着,一边剥着核桃一边向记者介绍,儿子在广东打工,两个孙女在县城安置点的文渊中学读书。

张毕花说:“我们老两口每天都按时来车间上班,可以挣四五十元钱,打发了时间,挣得了菜钱,挺满意的。”核桃分拣车间负责人介绍,现在是淡季,在旺季有120余人在车间务工,主要以老年人为主,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

为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会泽县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带动4万余人就近就业,并在安置点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目前,县城安置点转移就业38828人,户均就业2人以上。

壮大产业 增收致富有盼头

在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华泥蔬菜基地里,百余名群众忙着管理、收菜、装箱。公司副董事长冯波告诉记者,这片基地5500亩,主要种植绿珊瑚、红罗马、西洋菜等20余个菜品,每年种5茬,可带动200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

37岁的吴宝莲一家从矿山镇河湾子村搬迁到县城安置点后,担心找不到工作。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荐下,到华泥蔬菜基地的冷链物流园区上班,负责蔬菜精包装,每个月可以获得四五千元的稳定收入。

“目前,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建有‘六大产业基地’‘三大园区’‘四大加工中心’,能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的务工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冯波介绍,通过经营管理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商铺、综合市场、扶贫工厂(车间)等方式,累计解决50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年支付劳务工资8900余万元。

“现在在家就有活干,增收致富有了盼头。”47岁的搬迁群众牛顶贤因病无法下床行动,在县残联的关心下,申请了电动轮椅,并参加了棒球缝制培训。牛顶贤的妻子请人把棒球缝制机器安装在家里,带棒球材料回家制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同时她还在社区申请了公益岗位,每月800元。“小区配套设施完善,我可以下楼晒太阳、逛超市了,搬出大山真是好,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牛顶贤感慨道。

为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提升基础配套、产业就业、社会治理水平,会泽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10个,总投资2.7亿元,建成后将发展壮大产业实体,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产业组织化水平,带动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过年后要去省外务工的人,社区将提供培训,每天补助80元;去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免费提供火车票……”在春节来临前,会泽县城安置点又响起嘹亮的招工喇叭声。

提升服务 快速融入新生活

35岁的莫名周从会泽县火红乡格枝村老鹰岩村民小组搬迁到木城社区惠仁园小区。他15岁时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与年迈的母亲李小毛相依为命。“以前在老鹰岩,买药太难了,疼了也没药吃,只能天天躺在床上。”谈到就医保障,莫名周说:“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体好多了,可以下床走路,就业有保障,可以缝制棒球增收,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如今,家庭签约医生经常上门为莫名周检查身体,进行康复训练。他和母亲都在扶贫车间务工,有了增收渠道,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钟屏小学的3800多名学生都来自县城安置点。校长李应宗说,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还有免费营养餐。2020年从田坝乡白岩村搬迁到钟屏街道思源社区的李春莲在钟屏小学读一年级。通过老师的培养,现在的她表达流畅,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现在上学只要走几分钟的路就到了,这里的学校真漂亮,我非常喜欢。”李春莲说。

为满足全县1.57万名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就学需求,会泽县共投资6.36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4.7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6302个,县城安置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应俱全。教育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学无忧”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公示的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名单。

解矛盾、排纠纷……县城安置点还活跃着一支“欣城大叔服务队”,其成员都是搬迁群众中的党员、乡贤,服务队已建档记录、排查、解决矛盾纠纷200多起,入户帮扶居民超1.5万人次。

“大家有困难都会找我。”钟屏街道木城社区惠仁园小区13栋楼栋长、广场舞队队长王发巧在社区扶贫车间上班,每天下班都会去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传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广场舞等活动。

“党的政策真是好,小康路上我没少,搬迁进城变天地,群众生活甜如蜜……”傍晚的惠仁园小区广场上,王发巧正带着老朋友们唱歌、跳舞,歌声里洋溢着幸福。“三年来,我们生活很幸福!”王发巧说道。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永权 刘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