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劳务派遣才是社保问题最大的毒瘤!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强制缴纳社保,那真正受损的还是我们广大底层人。
大家都知道,最近强制缴纳社保引发了巨大的舆情,但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社保问题的重点,你以为让那些路边的餐馆、早餐店、小超市的收银员去缴纳社保就能补上养老金的缺口?你错了,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因为这样做只会导致底层打工人收入降低,退休老人返聘人数大幅增长,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对滥用劳务派遣的行为进行重拳打击。
为了照顾不了解情况的朋友,我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劳务派遣,上过班的都清楚,你去A公司上班,劳动合同就应该和A公司签订,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公司不是这样玩的,你要去A公司上班,首先得和B公司签订一个劳务合同,然后B公司再把你以合同工的形式派遣到A公司,这种合同和工作地点相分离的做法就叫做劳务派遣。
现在国内很大一部分公司,包括某些世界500强企业,全都在大规模使用劳务派遣工,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那边的工厂一大票都是劳务派遣工作模式,根据人社部门的统计,全国至少有3300万人属于没有正式身份的“临时工”,而且这个数字肯定被极度低估,真正隐藏在背后的人数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那为什么这么多工厂和企业喜欢用劳务派遣工呢?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去签订合同呢?
你一定要记住,你可以质疑中国老板的人品,但不要质疑他们的智商,中国人在做生意这一块,真的是极度精明,他们之所以喜欢劳务派遣,最大的原因就是用工成本极低。
首先是工资支出少,如果说一个正式工的工资是6500,社保每月支出是1500,那一个正式工每月的固定支出就是8000块钱,但如果改用劳务派遣,那他们的工资只用支付3500块钱,五险一金可以直接不交,每月工资成本直接节省4500,又可以多招1.5个人。
然后是企业隐性的风险会大为降低,正常情况下,你招一个员工,他在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你是需要赔钱的,小伤赔个几万,大伤直接要赔几十万,上百万,尤其是那种制造业工厂,很多大厂随随便便就是几千人上万人,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一出事就巨额赔偿,那老板的法拉利和大别墅还怎么买?
所以他们就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之前上海就传出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外卖小哥,在一次送餐的过程中被别人撞成了骨折,他想着这肯定算工伤吧,就去找公司进行赔偿,结果公司告诉他你应该找平台,因为你是在为平台工作中受伤的,然后他去找平台,平台又告诉他,你是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总之,他们都不认,就这样双方踢皮球,谁也不肯赔钱,哪怕最后闹到了劳务仲裁,过程也会非常复杂,你付出的时间和成本,可能会超出最后的赔偿款。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全国每年有1/3的劳动仲裁案,全都是我说的这种,都是工作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相互踢皮球,搞得劳动者没有一点保障。
最后老板们还有其他的一层考虑,那就是减少公司福利的发放。
一个正式工,除了有五险一金之外,还有高温补贴、年终奖、住房补贴、节假日福利,比如说米面粮油等等,总之,这些福利都是需要真银白金去发放的。
可如果全部使用临时工,那这些福利就全部可以省下来进入老板自己的腰包,在很多公司就出现过十分魔幻的景象,比如说正式工可以免费使用公司的茶水室和健身房,临时工只能在门外看,正式工有米面粮油和粽子发放,临时工就和后妈养的一样,明明干着一样的活,但就是同工不同酬,啥也拿不到。
这不仅是福利多少的问题,还会极大地打击广大打工人的自尊心,因为这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就是一种摧残工人精神的做法,时间久了,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但老板们才不会管这些,他们在乎的只有如何才能节省成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快速累积。
通过上面我说的三种方式,保守估计,企业的用工成本可以整体降低20%-50%,假设一个员工每个月可以节省3500的成本,那1000个员工,就省出来了350万的收入。
如果全国按照3300万临时工去算,那全国打工人一个月就是少拿了1155亿人民币,一年就是接近14000亿的财富。
如果这14000亿全部拿去提振消费,那咱们消费不振的情况会不会明显好转?
如果这14000亿全部拿去进行生育补贴,或者婚姻补贴,那我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会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
当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他们会不会买车、买手机、买日用品,这样企业是不是就拥有了更多的订单?咱们的经济是不是一下子就盘活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临时工他们全都缴纳社保,那一个月员工和企业加起来最起码可以贡献2000元的社保资金,假设3300万人里面有一半没有缴纳社保,那一年就可以补充近4000亿的社保资金啊,养老金缺口的事情是不是会得到极大地缓解?
我知道有人会问了,既然滥用劳务派遣对社会的伤害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不早点整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劳务派遣有某些时候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
为什么当年会出现劳务派遣这种制度?
是因为1980年,随着我国和西方国家大量建交,外国驻华机构也有用人需求,但是他们又没有资格直接在国内招人,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国务院就规定可以通过政府外事服务机构去雇佣员工,也就是由中国机构给他们派人,于是就出现了劳务派遣的雏形。
本来这个制度只是为了应一时之需,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出现了国企大下岗,4500万国企工人无事可干,那如何才能缓冲这种社会矛盾呢?答案是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去给大家找一些零活,比如说今天去搬砖,明天去扛水泥,后天去种树,通过这种方式去安置下岗职工,让他们不至于突然完全失去收入,所以劳务派遣就开始大规模流行。
等到了2008年修订《劳动法》的时候,经过紧张且复杂的博弈,某些人坚持认为应该将劳务派遣合法化,因为这样可以保护中国企业的权益,于是劳务派遣就开始大规模在中国市场流行。
很多用人单位办公室10个人,有9个人是临时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好几万的劳务派遣人员,他们工资只有别人的60%,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公司福利,但是干的活却和正式工完全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大量企业保证了利润,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代价则是,中国大量底层工人收入长期涨不上去,福利没有任何保障,为什么前些年中国的存款比例会那么高?因为存款比例高背后隐藏的信息就是福利保障不够,大家需要准备更多的钱去应对未来的风险。
根据我查到的信息,所谓的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基本都是临时工的泛滥地,还有医院的护士、外卖小哥、电子厂的打工人,也是大一片的临时工,甚至很多名校毕业的硕士生也正在成为劳务派遣的外包工。
如果放任这种现象不管,那以后国内有正式工待遇的人将会凤毛麟角,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广大打工人收入的提升。
所以与其去让那些路边的餐馆、早餐店、小超市的收银员去缴纳社保,倒还不如先整治滥用劳务派遣的行为,先把3300万劳务派遣工的待遇给解决好,先让他们获得同工同酬的待遇,再给足他们该有的福利,最后足额缴纳社保,给他们的未来一个基本的保障,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养老金、经济等问题才能得到同步解决。
一定要记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保障好底层打工人的权益,是我们应有的使命。
前段时间,人社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开展了一项专项整治行动,要对全国4万多家劳务派遣公司进行全面大整顿,希望这一次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好我们打工人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