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返乡观察丨为什么老人生病后不愿让子女请保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07:34

图片

作者:王一璠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人员

我家外婆脑梗之后日常生活不方便,所以之前家里给外公外婆请了位驻家保姆,假期回家又听家里人在商量再给外公外婆换一个保姆。但外公外婆这次死活不同意再请一个。细问下才知道,之前其实也是不同意请的,之所以松口是因为把二女儿也累到住院了,实在拗不过去才同意的。这次抓住换保姆的机会,干脆以“身体好转”作借口又不愿意再请了。一开始我也埋怨过外公外婆“不懂事”,又是“省小钱遭大罪”,但是深谈之后发现他们或许也并不完全出于省钱心理。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和家庭原子化的比例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但是,关于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表明,中国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里接受照顾。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城镇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比82.1%,其中仅4.5%左右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养老,不到2%愿意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中老年人日常照料护理者为配偶的占比43.5%,儿女占比28.6%,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小时工等)占比2.8%。虽然这几年养老需求旺盛、养老市场发展迅猛,但是养老观念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以下是我了解到的老人不愿意请保姆的一些原因。

一、“养儿防老”中怎么“防老”的理解差异

在我国传统社会,受生产力限制、家庭生产经营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只能主要依靠子女提供养老。在老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资料、日常生活中的照料以及情感上的慰藉。因此父辈往往肯定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是“养儿防老”道德上的约束和伦理上的责任。历史经验中宗族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客观上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有效反馈,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持久的支持。如果子女没有反哺似的照顾父母,老人会产生类似于“被抛弃”的落差感,因而产生不满。

但是在社会高度分工的现代背景下,原子化的个体高度融入社会劳动之中造成了子辈在赡养问题上的角色冲突,再加上少子化生育和核心家庭比例的增高加重了家庭养老的压力,以及代际之间生活作息、生活观念上的冲突,子代则往往更倾向于为避免“两头跑”而自顾不暇和为父母提供更专业、长期且持续的陪伴和照顾,更愿意顺应趋势将“养老”向着社会化与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保姆对作为“家”的私密空间的“入侵感”

驻家保姆是通过雇佣而来的“外来者”,虽然在雇佣关系上保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是在实际的互动中老人不论是力量上还是表达上都更弱势。因此,很多老人面对将长期进入作为“家”的私密空间的保姆时会产生不安和敌对情绪。保姆L阿姨与我分享过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她曾经照顾过一位骂走了4个保姆的老人,每次请回家的保姆那老人见到就骂,请到L阿姨的时候她也被骂。本来想着挺过一个星期就跟雇主提换人,但是有天L阿姨看老人手指甲长了就帮她剪了下指甲,抬头的时候老人扑簌簌的掉眼泪,L阿姨以为是剪到肉了结果老人告诉她“我儿子,我雇那么多人,从来没谁给我剪指甲”。后来老人再没有骂过她,相处出了类似于“母女”的情感羁绊,年年过节还给她包大红包呢。L阿姨跟我说“老人家离开儿女,我又是个外人,她们就是很没有安全感”。

再比如坚决不愿意请保姆的W奶奶觉得:保姆作为“外人”,就需要客客气气的对待,但是又是花钱请来照顾人的,是买的“服务”,使唤多了容易伤人家自尊,不使唤又觉得自家吃亏。关系上来讲,相处就不会和睦,彼此的心情都不愉悦。再加上让一个只有经济关系的人在家里进进出出,自己心理也觉得膈应。

三、家政服务的“参差不齐”

C阿姨的母亲瘫痪,父亲相对能够自理,自己和丈夫都属于要坐班的工作所以很需要保姆来代替自己照顾父母,前前后后一共换了3次。C阿姨告诉我“最开始请的护工是最满意的,(给老人)翻身、按摩也比较专业,只是(请)护工的价格会高点,后面就换了保姆”,C阿姨母亲刚瘫痪时是请来了在医院就照顾老人的护工,只是本市护工的价格普遍高于驻家保姆,权衡之下还是决定更换驻家保姆。但是第二位保姆“手脚很不勤快”,既不收拾卫生,也不按时按点给老人翻身按摩,所以C阿姨换了第三位保姆。C阿姨表示“现在这位相当于是还在磨合中,性格是那种比较健谈的,但是就是大嘴巴(管不住嘴),会把我家的事情到处说......这个保姆换来换去老人也心烦,就再磨合看看”。比较极端的情况像保姆虐待老人、卷钱跑路在网络上也是屡见不鲜,D女士(W奶奶的女儿)就表示“我们也害怕这些情况,但是肯定是请保姆之前,肯定调查好了,了解好了,才会请嘛。我妈天天看、天天刷,要我说就她那么贼精(精明谨慎)的人才是那种最不会出事的老人呢”。

在传统家庭养老能力退化的背景下,养老领域必然会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虽然理想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但是现实中市场化的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否能够作为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还有待考察,W奶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所以说保姆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形式为城市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新挑战。

雇佣保姆来照料老人并不等于子女“不孝顺”,拒绝也不等于父母“不懂事”。在现代社会,许多家庭面临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的情况,无法全职照顾年迈的父母或长辈。因此,雇佣保姆或专业护理人员来帮助照料老年人既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出于对长辈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爱和责任。关键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重要的是要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需求,同时寻求最适合的照料方式,以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关爱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