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 助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体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2 09:35

“十三五”期间,贵州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搬迁人口全国最多,建成城镇化集中安置区845个,其中集中安置1万人以上的社区达到38个。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加快搬迁群众融入步伐,贵州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帮扶城市资金、资源帮助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体系,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融得进、逐步能致富。

聚焦公共配套,用好资金帮助夯实社区发展之“基”

一是完善公共配套。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群众的医疗、教育等迫切需要,统筹协作资金倾斜支持安置点教育和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补齐教育、医疗保障短板。共投入协作资金16.9亿元,帮助建设教育项目212个、医疗卫生项目83个。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帮助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2021年以来,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6.57亿元,实施补短板项目255个,帮助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助推安置社区公共服务由保基本向全面提档升级。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协调推动学校、医院(卫生院)结对帮扶向安置区拓展延伸,帮助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教水平。如,东莞市东城组团帮扶铜仁市万山区,向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点小学投入协作资金217万元改善硬件设施,并派驻5名骨干教师长期支教,打造了“五彩教育”特色示范性学校。

聚焦劳务协作,用好机制帮助拓宽社区就业之“渠”

一是加大劳务输出稳就业。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输出有序的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劳务协作工作站作用,多渠道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借助直播带岗、线上线下招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精准实施“人岗匹配”就业服务,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目前,全省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4.38%,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二是建好帮扶车间推动就近务工保就业。统筹用好就业补助、东西部协作、财政衔接等各类资金,大力引进广东及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安置区建设帮扶车间,增设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家庭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就业,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需求。今年以来,共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援建帮扶车间411个,累计帮助劳动力2.8万人实现就业。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依托两地职业培训学校实施校校、校企合作,大力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工程,让搬迁群众学到一门实用技能,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动力源”,找到增收致富“门路”。

聚焦综合服务,用好人才帮助提升社区治理之“能”

一是探索出一套社区精细化管理体系。按照“社区-网格-楼栋-单元-楼层”五级建立单元管理体系,建立“指导员-监督员-责任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六级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由居民组长担任网格员,楼栋热心公益事业群众担任志愿者,让广大跨区域搬迁群众从适应社区到融入社区、发展社区逐步过渡,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是培养了一批社工专业人才。充分借鉴广东社区治理的好经验,举办社区传经验活动,开展个案服务促发展,协作地区社工督导全程指导助成长,通过督导协作和全流程项目管理示范,提升社工机构综合能力。

三是培育了一批社区自组织。积极培育社区自组织,在传统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抓自组织带头人队伍,将居民变成了社区治理的一员,有效拓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营造和谐共融一家亲的社区氛围。

聚焦党建引领,用好资源帮助铸牢社区管理之“魂”

一是打造党建引领新品牌。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引入帮扶城市党建服务品牌,按照有目标、有制度、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五有”管理体系,构建“党建服务、社区治理、劳务就业、志愿服务、民生保障、文化服务”等六大服务功能,打造东西部协作党建服务品牌。

二是建设党群服务新示范。争取帮扶城市资金、资源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搬迁群众提供综合高效服务。

三是搭建支部共建新平台。各地积极与东部协作地区开展党建结对共建,促进双方党组织深入沟通,共享党建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支部共建协作新平台,共谋易搬后续新篇章。截至目前,已共建支部18个。如,铜仁市导入东莞“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品牌,着力完善党支部服务工程,协调东莞市委组织部投入10万元党费创建“阳光雨”乐嘉文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会工作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阵地,有效增强生产活力,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原标题:《贵州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 助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