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整村搬迁:改变命运的关键抉择——忻州市整村搬迁的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对忻州市整村搬迁的探索实践给予肯定。
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这无疑是脱贫攻坚的一项关键举措,事关决战贫困、决胜小康。
忻州聚焦深度贫困的实践有何可取之处?忻州市又将如何再接再厉、继续聚力攻克这座堡垒?连日来,记者奔走于黄土高坡、山庄窝铺,见证了他们下足绣花功夫、戮力打好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撕开一道口子
山绿人富齐头并进
一对矛盾,两个战场。
生存与生态是始终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两难选择。北同蒲线铁路两侧,既是晋绥和晋察冀两大红色根据地腹地,也是太行山、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的极度脆弱导致了生存的极端困难,这里以一寒二旱闻名,处于390毫米降水线区域,是历史上因贫穷而走西口的地方。忻州市版图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14个县(市、区)就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发生率15%以上,高出全省近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近8个百分点。
这一市情特点,也决定了忻州市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还必须同时打赢两场硬仗,即,一要摘掉穷帽子,二要栽下绿林子,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忻州市市委书记李俊明表示,就是要用干部的脱皮掉肉换取群众的脱贫致富,从而挪穷窝、拔穷根、奔富路。李俊明履职忻州后的第一次下乡调研,就选在历史上十年九不收的河保偏(即河曲、保德、偏关)。在河曲县鹿固乡杨桥洼村,看到杨槐树老两口喝着人畜共饮的旱井水,他舀起一瓢,动情了,下决心找到一个办法,撕开一道口子。调查显示,全市5000多个行政村,贫困人口50户以下行政村797个。其特征,一是村多村小村散村穷,成员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因病因灾返贫严重,困守一隅。二是上一轮搬迁后,迁出去的多是贫困村的相对富裕户,真正的贫困户自筹能力不足,搬不起、搬不走,导致贫困村越发凋敝破败。三是扶贫资源分散,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相统一。而这些正是深度贫困的多发点。
忻州市把突破点选在移民搬迁上。连续三年,迈出三大步。2015年,先行先试,开展了户籍人口50人以下行政村的精细摸底和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以实施50户以下贫困村整村搬迁等省里给忻州的5项政策为标志,被确定为省试点。2017年蓝图绘就,开花结果,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背项目、配套改革措施初步到位的格局。市委提出,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要举全市之力,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而整村搬迁,正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首场硬仗。
趟出一条路子
回答7个关键问题
为打赢深度脱贫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攻克整村搬迁这个坚中之坚,岢岚县走在了前头。宋家沟移民新村依山傍水,是全县8个乡镇集中安置点之一,吸纳了附近及边远14个村的145户265人。搬过来的移民每人分到半亩水浇地,会养殖的参加了养殖合作社,懂植树的进入了林业合作社,无劳动能力的享受了光伏扶贫的优惠。59岁的亢银兰是东沟村人,患脑梗,属于特困户,她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新居。东沟村16户贫困户,有7户选择进了县城安置房,5户转移到其他村,4户人家像她一样搬到了宋家沟移民新村。这个村的826亩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加上原先的2771亩林地,原先的学校也改成了林管站。按照规划,这里将发展合作社加农户的舍饲圈养。
岢岚县政协副主席高长青负责移民新村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这个黑黑壮壮的汉子用8个多月走遍了全县所有村庄,写出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他告诉记者,未来3年内,有9个乡45余个村,完成改变命运的迁徙。
因山而生、因穷而名的岢岚县,曾被人们调侃作可怜的代名词。在战争年代,有4200多位岢岚儿女奔赴沙场、240多人为国捐躯。因此,又赢得了可敬的称谓。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攻城拔寨,趟出一条新路,确定了精准的搬迁规划图、路线图和时间表,因为可爱而生机勃勃。位于黄河岸边的河曲县,同样把整村搬迁、集中安置搞得有声有色,全县户籍人口50户以下的13个行政村和3个自然村的201户人家,已经高高兴兴分到新房,与之相关的旧房拆除、宅基地腾退等都依法自愿签订协议。
忻州市把攻克深度贫困、推进整村搬迁、破解7个问题,统筹纳入市县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政府“13710”督办机制,组成专门攻关领导组,全力推进“3673”行动计划。即用3年时间完成整村搬迁任务;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迁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6环联动,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个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3个效益的统一。其基本做法是,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六环联动,精准推进;依法办事,严格标准。
首先,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坚持统一规划,一次到位,分年实施;坚持依法引导,群众自主,协议双签;坚持因人施策,分类安置,精准到户;坚持户随人走,全面对接,服务到位。根据5个方面因素,确定了7类贫困人群,逐户逐人建档立卡,采取集中安置、集中供养安置和分散安置三种办法,保障了贫困户搬得起、活得好、能致富。
其次,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采取落实专项补助,统筹整合资金,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集,把国家支持、省市配套、社会捐助、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确保做大蛋糕。
三是解决好地的问题。统筹移民安置点选址及建房用地划定、旧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农户承包地流转等工作,保障安置用地,保障搬迁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协调保障深度贫困县土地增减挂钩指标,鼓励规模化种养经营,鼓励流转土地发展后续产业。
四是解决好房的问题。坚持协议双签、住新拆旧、旧房作价评估、合理补偿,以奖代补推进,严控住房成本。
五是解决好树的问题。分类落实林权,完善管护机制,对原村庄林木有效管护。开展旧村土地整理,加大搬迁村退耕还林力度,实施植树造林和封育保护,实现人退林进、生态恢复。
六是解决好村的问题。分类推进旧村销号,实施新的户籍管理,做好村级组织建设,保护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七是解决好稳的问题。通过四个全覆盖,即整村搬迁退耕还林、光伏扶贫、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荒山造林,同步推进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特别要把贫困农户增收和荒山增绿结合起来,通过购买式造林护林和发展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交好一份答卷
打造可复制的忻州路径
人往低处搬,树在山上栽。
整村搬迁作为改变命运的关键抉择,破解的不仅是深度贫困的一道难题,而且是穷僻老区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开始。忻州市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着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加速推进整村搬迁,对照指示,扣好扣子;勇于破难,担起担子,面对短板,钉好钉子。
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整村搬迁是破解深度贫困的头号工程。既然已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就要以不畏艰难、绝壁可攀的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标拼命干。他们在一个战场上打响两场硬仗,在偏关、宁武、静乐实施天然沙棘林改造项目,鼓励闲置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对海拔2000米以上全部退耕还林,昔日的黄土地正在改变颜色,昔日的风沙源正在成为绿色屏障。忻州市市长郑连生一次次奔走于山庄窝铺,为移民新址、解决基础设施难题现场办公。
处于宁武、岚县、岢岚三个县交界处的甘沟村,旧屋顶上,茅草萋萋,76岁的周金保老人和聋哑残疾的老伴张志桃,已在移民新村分下两间房子,因为属于特困户,没花一分钱。老两口放心不下的是散养的几只羊和牛。同村邻居吕亮环等4户人家早已迁入新居,听人家介绍新生活,还说是牛羊能入合作社圈养,老两口就想立马卷铺盖搬走。
岚山涌翠,漪河流响。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在旧村旁链接新村,以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为契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保留了传统农家小院的风格,凸显了石墙青瓦等建筑元素,形成了一个以旅游为特色的新型小镇,吸引了晋、陕、内蒙古等地游客。这一思路,也构成了整村搬迁中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新潮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11个贫困县整村搬迁、化茧成蝶的步伐正在加快。一是常住人口200人以上,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事实上为中心村的实施融合搬迁。二是在重要交通干线和重点景区周边村庄实施互融并村。三是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传统古村落为优先,盘活用好资源优势。
据了解,忻州市把新增脱贫资金主要用于整村搬迁,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整村搬迁,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整村搬迁,未来三年内,将有797个村实施整村搬迁。
本报记者 班彦钦 王利强
(原标题:整村搬迁:改变命运的关键抉择——忻州市整村搬迁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