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聊聊1969年“京校外迁”那些事儿
2015-09-30 17:04
杨宁:聊聊1969年“京校外迁”那些事儿
引言:2015年9月16日,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在北京大学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还将在跨学科、跨院校的科教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跨院校的分系列人员聘任制度,跨学科、跨院校的合作研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协同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在“京津冀”的大旗下,在京高校有向外扩张的燎原之势。
且慢,“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小编用一小篇文章,扒一扒1969年的那次“京校外迁”事件。
历史背景及过程:
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10月中央发布加强战备通知。当时北京55所高校,被迫迁出13所。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等十三所高校迁出北京(另有两所河北在京高校回到河北,故另一种说法是15所,比如,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光听名字就够霸气,后合并为现在的河北师范大学),外迁至陕西、云南、四川,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这些院校是农林地矿类高校,是52年院系大调整和58年成立的高校。但是此去离京,它们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甚至到现在还有影响。比如,现在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两地独立办学就是69年这次事件形成的。这些高等学校中有许多是国家重点大学,规模较大,在多次搬迁中,十几年艰苦奋斗积累下的学校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大批散失、损坏,还浪费了大量的投资修建简陋校舍和搬迁运输。
后来这13所外迁高校陆陆续续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道路,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北京、上海等都有研究生部,是一所专门做研究的大学,又不失国际前沿视野)。
第一种道路:原址复校(5所)
北京农业大学(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1970年8月迁往陕西省甘泉县,1971年与延安大学合并,定名为延安大学,1973年4月又迁到河北省涿县,改名为华北农业大学,1978年迁回北京原址,恢复原名。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52年,1970年6月由北京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校名先后改为四川农机学院和重庆农机学院,1975年又迁到河北省邢台市,再改名为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1979年迁回北京市原址办学,恢复原校名。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50年,1969年11月由北京迁往云南省丽江,1972年4月迁到云南省下关,1973年4月又迁到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县,改名为云南林学院。1979年迁回北京原址办学,恢复原校名。
北京铁道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1909年建立,1970年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1977年11月仍回到北京原址办学,校名定为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轻工业学院(组建北京工商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0年由北京迁往陕西省咸阳市,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于2002年改名为陕西科技大学,于2005年迁往西安。
第二种道路:两地办学(4所)
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53年9月,1969年11月由北京迁往山东省东营胜利油田,继而迁入青岛市,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后发展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个办学实体组成的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52年11月,1970年由北京市迁往湖北省江陵市,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5年又迁到湖北省武汉市,再改名为武汉地质学院。后发展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办学实体组成的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09年,1970年5月由北京迁往四川省合山县,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后迁往江苏省徐州市,定名为中国矿业学院。后发展为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两个办学实体组成的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电力学院(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创建于1958年,1969年12月由北京迁往河北省邯郸地区,1970年10月又迁到河北省保定市,改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第三种道路:驻留地方(4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全国重点大学,建于1958年9月,1969年12月由北京迁往安徽省安庆市,后又由安庆市迁到安徽省会合肥市。
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1969年11月由北京迁往湖南常德市,1971年又迁到湖北省会武汉市,改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为武汉工业大学,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北京机械学院(组建西安理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1969年由北京迁往陕西省西安市,改名为陕西机械学院,后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驻地郑州市)创建于1958年,1969年底由北京迁往河北省岳城,1973年又迁到河北省邯郸市,改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搬迁至郑州,后更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后续影响:
1969年“京校外迁”影响至今犹在,特别是对当事高校。其中北京林业大学面积被缩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几次申请回京未果。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办学(从报考热度上讲,北京的高校生源比较好,之前的文章《》盘点了比较大的高校聚集地,特别是北京,基本上在北京的高息都发展的还不错,985、211很多,与北京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我想69年的事件对这些高校而言,有着特殊的滋味,如果这次“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成形的话,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说到地理位置,我认为对高校发展和在校生求学而言,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好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更多无形的资源和机会。虽然现在高铁四通八达,但是这也加强了大城市对人口聚集作用。特别是一线城市,其人口规则的发展屡屡超过规划,每次都是提前完成任务。这次“京校外迁”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文章为圣达信教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圣达信高考(gaokao36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