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分四类推进,看看你的家乡属振兴重点还是搬迁撤并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6 16:19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集聚提升类是振兴重点

《规划》将乡村分为四类,分别是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对这类村庄,要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对第一财经分析,集聚提升类还可以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像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将原来的几个村庄合并,并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发展成为经济强村,交通发达,二三产业发展都很不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另外一类是在种植业、养殖业有优势,二三产业较弱的村庄。这一类乡村可以继续专注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发展好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一定的人口,这类村庄应该继续提升。”

邹进泰说,未来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65%时,仍有好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大部分人还就是生活在集聚提升类的村庄。

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现在不少地方出现的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值钱的现象,也主要是出现在这些城郊融合类的村庄。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些地方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发达,一些城市近郊农民,土地越来越值钱,他们更不愿意落户城市。“所以我们不要过度强调数据上的城镇化,而是要更重他们获得的实际收益。”

实际上,这类村庄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要覆盖到这类村庄。比如住建部近期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提出,需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规划范围应增加市域层次,市域城镇连绵地区超过城市行政辖区范围的城市,可将城市行政辖区范围以外的城镇连绵地区作为规划编制的协调范围。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这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在产业方面,在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基础上,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空心村如何发展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

邹进泰说,搬迁撤并类村庄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生产的地区,如果继续发展生产就会破坏生态,对这些地区,只能通过生态移民,异地搬迁的形式。

这类区域在中西部一些大山区尤为典型。以贵州乌蒙山区为列,该区域几乎是山连山、山环山。住在深山老林里面的老百姓,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几公里的山沟里,零零散散住着几户人家,就靠着房前屋后一点点山坡地养家糊口。有些深山里面的村民,出来一趟要五六个小时,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山。

对这类村落,只有实施异地搬迁,才能实现脱贫致富。以贵州大方县为例,自2015年12月1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以来,针对住在深山老林里水电路不通、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群众,高标准、高规格、高效率推进易地搬迁扶贫措施。目前,恒大集团在大方县建设的50个新农村和奢香古镇一期已竣工交付,已搬迁3500户、1.4万人,并依托发展蔬菜大棚、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配套产业,确保了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

另一类则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已经出现空心化的村落。邹进泰说,这类村落相对来说土地条件虽然不算是特别好,但土地、耕地还是有用,因此这类村庄的生产功能可以保留,土地可以进一步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它们的人口也可以往集聚提升类村庄集中。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今年全国两上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将平原上的农村人口集中到一两万人的绿色生态小镇,有教育、就业、医疗、商业、文化和交通设施,在小镇边,建农产品深加工的工厂和其他一些没有污染的工厂,解决就业问题。这样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力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可以就近在小镇就业,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杨国强建议,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将五千年小农经济的农村土地、不适宜居住的小村整理出来,撤除分户而种的田埂沟壑,使得农村耕地面积得到提升,同时规模化的农地集中,也为推广应用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大型农业机械创造了条件,使得农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

《规划》要求,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过去一些违背农民意愿、强制农民“上楼”的现象,《规划》强调,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