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双一流”的大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借助老校区的置换为自己托举起一个明媚的未来。(图/视觉中国)
来源 | 综合自公众号“青塔”、中青评论、新京报
最近,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发布了一则公告,整体转让位于人民大街的老校区。自2021年10月,该校整体迁入莲花山新校区后,老校区实际已处于闲置状态。转让,既让这片正在没落萧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又为学校的发展筹措着资金。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4655万人。扩招的时代车轮呼啸而过,许多高校的老校区难以跟上这趟快车,不得不另起高楼。
问题随之而来,搬迁到新校区后,人去楼空的老校区该如何处置?
许多高校想到了校区置换。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售卖,除去税费,用剩下的费用来建设新校区。既有利于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也有利于解决高校多校区分散办学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托举着未来的老校区
7月底,山东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公示了一份《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章丘区将重点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
山东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显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项目总投资金额43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约7804亩,总建筑面积约480万平方米,建成后,龙山校区将成为山东大学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校区。
图 | 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建设情况
无偿划拨的教育用地正是高校置换校区的底气之一。土地本身具有市场价值,一旦高校另寻他处,老校区就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实现增值,在一来一回中获得巨额收益。
近些年,“双一流”的大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借助老校区的置换为自己托举起一个明媚的未来。洛阳师范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纷纷置换了曾经作为办学主体的老校区。
在今年,筹备多年的华北电力大学和川北医学院的校区置换工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置换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新校区的建设传承与创新并重,秉承以人为本、以健康生活为本的原则,注入绿色生态和能源转型的新理念。
川北医学院则在《整体迁建协议》上与南充市达成高度共识,原校区整体置换为大学城校区。迁建后,学校现有土地和校舍面积将翻一番,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和监理招标,正在准备施工招标,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以山东大学为例,2023年山东大学的总预算为166.58亿元,不及龙山校区投资金额的一半。为什么要耗资如此巨大新建校区?
在山东大学看来,6个校园分散办学日益成为学校在济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学校文理工医各大类学科被割裂在各个校园中,像一个个专门性学校的拼盘。既增加了学校运营成本,又影响了各校区之间的交流,不利于高校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
但老校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周边寸土寸金,难以向外延展。因此,去郊区建新校区成为了突围的最佳路径,为此众多高校不惜向银行贷款。
贷款压力随之而来。山东财经大学校长王邵军在学校置换明水校区建设圣井主校区之际,就曾坦言,“考虑了建设资金问题,在已有熟地上建设,拆迁补偿都需要每亩150万以上成本,土地建设就需40、50个亿,如不置换两个老校区,沉重的贷款会把学校拖垮。”
情怀需要安放的空间
置换校区在经济上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代价却是学校被切断的文脉。
2017年,山东大学刚释放出一点新建主校区的信号,就激起了千层浪。在山大非官方校友组织发起的“是否支持迁移山大”的投票中,八成人持反对态度。
大多校友认为,同时几万人迁移到一起,餐厅操场体育馆等设施都会拥挤。尤其对于长期居住的老师而言,生活、交通、工作都会随着校区迁移发生巨大改变。
而且,公众有理由担心,位于老校区的土地可能将会用于商业开发,以支援新校区的建设。老校区的建筑乃至一草一木都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如此,将割裂山大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校友们也将难以重返曾经的校园。
以前,学长学姐们可以故地重游,很自豪地指着学校的某棵大树,告诉后辈,某某大师曾经在这里有怎样的轶事;此后,恐怕只能在照片里回忆了。
山东大学在收到多方建议后,专门就主校区建设事宜向广大校友致信阐释,言辞恳切地说明了新校区建设的迫切,并表示除兴隆山校区置换部分土地房产外,其余校区原则上予以保留,留作他用。
川北医学院和常州大学也都计划在搬迁后,保留原校区的部分建筑,以此留住学校办学的根脉。常州大学在交接资产时,还将原白云校区的校牌移交校史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