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4月26日,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始抽签选房了,这是四川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本次分房涉及4个集中安置点4057套住房,总占地面积581亩。
这次参与分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多是来自高山贫困乡村,而搬迁进县城,他们从村民到居民,身份变了,生产组织形式也变了。他们该如何适应这一改变?后续扶贫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凉山州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贫困程度较深,辖区内的博洛乡就是典型的高山贫困乡,海拔高、资源少,全乡9个村里8个都是贫困村,而且村民生活习惯粗放,会说普通话的少,很多人一辈子没来过县城。为了让这次分房的162户贫困户能够适应城镇化生活,乡里的干部们没少下功夫。
改变生活习惯只是一方面,要让搬迁户住得下去还是要靠稳定就业。为此,昭觉县出台了《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农林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多种举措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65岁的搬迁户阿的打且是村里有名的养羊“专家”,他打算全家搬到县城以后,自己还回到村里,把搬迁户们带不走的牛羊猪收过来,发展养殖业。
除了继续发展村民原有的种养殖业,昭觉县还从3个方面积极促进搬迁群众就业,首先引进龙头企业,创建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并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代贫困群众持股分红方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按照务工地距离和务工时间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交通补贴和稳岗补贴。此外,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