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生活在乡下,很少赶街,即便赶街也是到乡街子买点东西,进到城里,走在大街上会担心走丢了,也不敢进超市买东西。”会泽县火红乡格支村老鹰岩小组的蔡党妹讲起了她第一次进城买东西的体验,“现在不仅进了城里的大超市,还学会了买东西,我觉得能生活在这么敞亮的城市里是多么的幸运。”
来到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新城区,“感恩党、跟党走”的大标语随处可见;内容丰富的墙体文化,展示着励志、党建、扶贫政策、家风家训等,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的主题街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体现其中。在会泽搬迁新区里,荡漾着浓厚的新时代文明气息。
实践引领
乌蒙大地新风起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会泽脱贫攻坚之路上的必然选择。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会泽县有12.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冷凉或干热河谷地区,由于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公共配套设施成本过大,当地群众难以走出困境,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18年以来,会泽县对20个乡(镇、街道)514个自然村的特困群众实施整村搬迁,在公共设施良好的县城西部建立搬迁新城区,对搬迁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全县预计搬迁19298户81257人,规划建设安置点6个,分两期实施。今年初,一期建设安置房89栋41万平方米,51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万余人顺利搬迁入住。余下的5个安置点,将在今年底建成。
为了让搬迁新城的群众打牢城市生活的思想基础,会泽县委、县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制定了《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全县24个乡(镇、街道)、38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全部成立。组建了县委书记、县长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文化惠民、科技科普、医疗健康”等12支服务队。24个乡(镇、街道)成立志愿服务支队,385个村(社区)成立志愿服务大队。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2.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489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89个,志愿服务总时长32万多小时。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选址于易地搬迁县城安置区一期A2地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阵地也初步建成。中心主体工程二层共计2500多平方米。这里同时加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母亲学校”“心理咨询站”“市民夜校”“四点半课堂”“法律服务室”6块牌子。
“我们特地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了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史馆。”会泽县委宣传部部长潘利华说,“村史馆分‘忆苦’‘思甜’‘感恩’三部分,为的是让新城安置区的搬迁群众饮水思源,永感党恩。”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进程中,会泽县已在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建成社区“妇女儿童之家”2所、爱心超市3个。同时实施了“八个下楼就有”工程:一是下楼就有党组织,二是下楼就有卫生服务站,三是下楼就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四是下楼就有活动广场,五是下楼就有公交车,六是下楼就有扶贫车间,七是下楼就有农贸市场,八是下楼就有志愿服务。
目前,45家单位1930余名志愿者已包保两万余名搬迁群众,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
精准服务
安置新区绽放文明花
为了让搬迁群众迅速熟悉城市生活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提高文明意识,激发自强自立的信心,借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之机,会泽县委、县政府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十项”活动,即党的声音,有人传;创业致富,有人带;老弱病残,有人帮;信访矛盾,有人解;平安家园,有人护;文体活动,有人抓;文明风尚,有人领;邻里纠纷,有人劝;黄赌毒邪,有人禁;移风易俗,有人助。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项”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纷纷展开。针对搬迁群众刚刚搬到新城,对周边环境不熟悉的问题,志愿者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群众到医院参观、坐公交体验、到超市购物。
“现在我们是在门诊楼,进门左手边是导医台,在那里可以咨询、问诊,然后到前面窗口挂号,拿着挂号单就可以去相应科室看病……”讲解员唐晶晶带着200余名搬迁群众边走边介绍,依次认识医技楼、急诊楼、住院部,并告诉大家,出院时,在这里结算费用,合作医疗也在这里报销。
群众听了都很激动,一位大妈说:“医生,今天听了你的讲解,我们都明白怎样到医院看病了,这几天我有点咳,正愁着来医院摸不着头脑,现在连来医院看病都教会我们了,太感谢了!”
在志愿者们引导下,4辆公交车载着数百名搬迁群众体验“县城一元”公交出行。
“这里是投币口,这里可以刷卡,上车后往里面走,车辆启动时,请拉好扶好……”志愿者樊则梅细心向群众介绍,“上车时请不要乱拥乱挤。等车靠边停稳后,依秩序上下。严禁将鞭炮、烟花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带上车,以免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前从来没坐过公交车,这下学会了,进城方便多了。”来自乐业镇的杜明本深有感触地说,“以后见到老人我要主动让座,尊老爱幼,文明坐车。”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搬迁群众走进了超市。
“这种地方,以前不敢进来。” 从娜姑镇炭山村搬迁进城的彭开富老人说,“没想到今天来了,了解了情况,还买到了一个带座位的拐杖,生活真是太方便了。”
各种艺术培训、文体公益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11岁的易文杰是从老厂乡安家坪村搬迁来的,在做好作业的空闲时间,就和弟弟来培训班上舞蹈课。她说:“我很喜欢跳舞,之前在老家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上舞蹈培训班,除了做作业就是做家务,这个假期感觉很充实、很幸福。”
傍晚,在志愿者的组织和带领下,乡亲们在惠仁园小区的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其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七八岁的孩子。喜欢唱山歌的乡亲们则自发组成了一个山歌队,歌颂搬迁后的新生活,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有的地方则放起了露天电影,群众各取所需。
“今后,我们将讲好‘欣城故事’,深入挖掘一批正能量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泽县委书记谭力华说,“要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搬迁群众发展能力、提升县城安置点社会治理水平,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目标,蹚出一条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