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人社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全国妇联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一直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实现家庭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家政服务劳务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必不可少的一个渠道。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有哪些工作经验值得借鉴?又存在哪些困难?作为家政服务的主体,广大农村妇女对跨省市的劳务有何顾虑和期许?人社部门如何应对解决?就此,记者采访了河北、贵州、内蒙古通辽三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
嘉宾:
河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 刘 伟
贵州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 莫 丹
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向宏
建设家服基地搭建对接平台
记者: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您所在的省(市)具有哪些优势或者工作基础?
刘伟:河北在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从这样几个基础工作面着手。一是在从业人员就业技能提高方面,我省自2014年开始建设省级发展家庭服务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共确定了105家,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培训后就业效果,全省家庭服务业职业化规模化步伐不断加快。二是在对接机制上,河北与北京确定了66家京冀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在政策会商、资质互认、定点基地、人员输送、数据共享等方面达成一致。三是在对接平台搭建上,我省建立了全国首家国家级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中国华北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建设了华北家庭服务网,市场依托省人力资源市场运营,可以利用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及网络信息服务等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京津冀地区的就业和有序流动。
莫丹:近年来,贵州省抓住广东省对口帮扶的机遇,依托“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家政服务品牌,全力抓好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促进更多脱贫劳动力在家政行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首先是抓好家服基地建设。从2017年起遴选一批省级示范基地并给予支持,以提升家服培训能力,解决制约家政服务就业技能短板。
其次是抓好家政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让已就业的家政服务人员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让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
最后是抓好家政师资培训。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组织举办贵州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师资培训班,培训了来自9个地州市的家庭服务行业培训机构教师150余名。
王向宏:通辽市注重打造家政劳务品牌,主要采取三项工作措施:
一是提倡各家政服务企业采用员工招聘、就业培训、员工安置、跟踪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家庭服务管理,以专业的培训和精心的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
二是要求家政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注重诚信建设,把高素质、优质量、全方位的家政服务送到每一位用户家中。
三是加强团队建设,提倡各家政服务企业加大免费培训、社区公益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加入家政服务行业,每年做订单培训和普惠制培训至少在500人-1000人左右。由于一些家政公司安排育婴师上户服务不及时、不周到,导致育婴师下户。对此,要求开展团建工作,每个月安排不同的团建内容,如“育婴师岗位练兵”“岗位提升”“搜集存在问题”,既能解决下户问题,也能提高团队凝聚力。
打造知名家服品牌走规模化道路
记者:贵省(市)在家政服务品牌打造方面,有哪些亮点工作或经验?
刘伟:河北省以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家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打造优秀品牌。注重引导优秀家庭服务机构走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开展规模型和中小型规范化家政机构评选活动,精心组织优秀家庭服务企业和品牌创建活动。
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国家和京津冀主要新闻媒体,对规模大、信誉好、评价高的优秀家政企业进行宣传推介,使优秀品牌深入人心。定期举办推介会,发放影像资料和宣传画册,向京津家政机构和社区居民重点推介河北优秀家庭服务品牌和企业。
三是举办各类家政技能大赛,展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风采,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更多人到家庭服务领域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莫丹:贵州省毕节市和广州市在“三项工程”合作中走出一条以精准扶贫订单班、冠名班为切入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共开办“三项工程”订单班、冠名班40个班,惠及学生1400余人。
“三项工程”包括:“广州企业+毕节资源”模式下的“广州技工”校企合作办学;“毕节食材+广州厨艺”模式下的“粤菜师傅”订单班、冠名班;“广州企业+毕节基地”模式下的“南粤家政”品牌订单班。
其中,依托广州合作企业在毕节市第一技工学校投入打造的“南粤家政”实训基地,开办了5个家政品牌订单班,通过“2+1”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入学,定向就业。
王向宏:通辽市注重打造家政劳务品牌,代表性的如通辽天骄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该公司育婴师培训被评为自治区的特色品牌。
该公司坚持组织免费培训、社区公益培训以及七个乡镇的公益培训宣传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加入母婴、育婴行业。2015年-2018年,该公司每年订单培训和普惠制培训在500人-800人左右,育婴师培训后能快速就业,上户的学员不断增加。
通过打造像天骄家政这样的劳务品牌,通辽市家政市场的口碑和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就业不连续外出意愿不强
记者:根据贵省(市)实际情况,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存在哪些困难?下一步准备如何推进解决?
刘伟:农村劳动力到异地就业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主观上,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女性,在家中承担着照顾老幼、料理家务的责任,对外出异地就业存在一定顾虑。客观上,家政企业不能为从业人员提供连续稳定的就业,尤其是输出到京津地区就业的,从业人员没有归属感,就业易中断。
莫丹:家政培训后有组织输出难度较大。家政从业人员大部份是女性,由于生活习惯、工资待遇和照顾家庭等方面影响,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不愿意外出务工,就算外出务工都习惯了邻带邻、亲带亲方式,通过有组织输出方式外出务工比较少,能长期留下的更少,统一组织输出到外省就业工作难度比较大。
王向宏:我市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高、年龄偏大、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等问题,缺乏中高端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家政服务市场上对月嫂、早教、专业育儿等专业化家政人员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准备加强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培育家政劳务品牌,加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及用工单位与培训机构对接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对家政服务以及跨省、跨市务工的态度和顾虑是什么,如何做好对他们的宣传发动?
刘伟:目前家政行业待遇逐步提升,对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不高的农村妇女来说,从事家政服务是一个门槛较低、收入较高的行业,这项工作有助于她们提高家庭收入,不少人有较强的意愿到收入更高的城市和地区工作。
主要顾虑是能否为她们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及时安排就业岗位和工资发放。尤其对于跨省、跨市务工人员,食宿成本和路费成本高是她们最大的顾虑,家政企业能否安排及时、连续的就业及对待岗期提供有力的保障,是关系她们跨区域稳定就业的关键。
莫丹:全省大部分农村妇女都不愿意外出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主要顾虑有两个:一是怕到外地从事家政服务,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担心收入没有家政公司宣传的那么高。针对她们的顾虑,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转变从业人员思想观念,为家政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环境。二是依托劳务协作站(点)进一步做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帮扶、技能培训、跟踪服务和权益保障等工作,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王向宏:最主要的顾虑是能否实现稳定就业。鼓励培训机构在培训期间做好订单宣传。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劳务输出的就业信息、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