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是就业的根本。继续实施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为目标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今年我市实施的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将技能提升作为促进就业、带动增收的关键举措,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劳动者“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
“阳泉木子管家”作为全市首个市级劳务品牌,实施标准化培训、有序化输出、跟踪式服务……开辟了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推动了我市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产教融合 打造“月嫂”摇篮
进入6月,在全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情况下,阳泉木子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再次安排10余名月嫂前往雄安新区就业。自3月复工复产以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不仅让家政服务人员在本地稳定就业,还安置母婴护理人员外地就业。
阳泉木子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市英英职业培训学校旗下的一家集培训、选拔、输出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公司以坚持市场化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根本,规范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措施,突出培训重点,开展月嫂、育婴、保洁、病人陪护等专业服务培训。“成人技能培训,学员成分复杂、年龄不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木子管家总经理李书智介绍说,公司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示范带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尽快走上就业之路。
今年为克服疫情影响,公司学员基础理论线上学、实操技巧线下学,做到人员不扎堆、疫情不停课,培训专业人员100多人。此外,通过抖音“木子管家大讲堂”,公司免费开展母婴护理知识、瑜伽课程、保健按摩、营养餐等方面的技能提升行动,浏览量达到4万人次。
公司采用产教融合模式,打破家政行业传统中介服务的模式,通过“培训+带薪待岗+保险”的运营模式,确保员工岗前有培训、岗中有收入、岗下有保障。为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公司与我市多家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已实现专业培训、临床实习、签约上岗的一条龙服务。另外,公司立足长远,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市场,与当地多家医院签订就业协议,将我市优质的人才输送到外地就业。
近两年,公司专业的培训满足了从业者的就业需求,提高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接受各类家政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1000多人,其中300多名闲散劳动力不仅学到一技之长、有了稳定收入,而且找到了自身价值。同时,公司被省卫计委定为“山西护工”培训基地,荣获了“全国巾帼文明岗”、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家政培训 助力脱贫攻坚
木子管家不仅培训还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农村留守妇女、无业人员通过技能提升实现就业。为激发贫困妇女的能动性,公司探索以“家政带动就业”助力扶贫,大力开展家政培训,打破农村留守妇女陈旧保守观念,提高妇女群众参与家政培训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巾帼脱贫攻坚生力军。
郊区旧街乡簸箕掌村的李所存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7岁的她,在市里的一所医院当护工两年多了,工作稳定,每月收入三四千元。“现在的收入与前几年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李所存说,不仅如此,她穿着整齐的职业装与产妇沟通时,还特别有成就感。
前几年,李所存家种着十几亩地,每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她家的房子因处于采空区,得到一笔补偿款需要搬迁。“不少村民有了搬迁的计划。我想如果搬出去住,就不能依靠种地了,必须学门技能,找工作才有优势。”李所存说。
2017年冬天,英英职业培训学校作为木子管家服务人员的孵化基地,走进旧街乡对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家庭妇女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免费培训,激发了李所存的兴趣。“当时,接触了婴儿护理、产妇护理的基础知识。我态度很坚定,一定要好好学,要当月嫂出去挣钱。”李所存说,她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到了找对象的年龄,一个快考大学了。她希望通过培训学习,增加收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之后,她顺利通过初训来到木子管家,继续学习了3个多月,所学的内容更多更细,并取得了高级母婴护理证、护工证。
后来,李所存家搬到了义井新村。她避免了盲目找工作,而是由公司推荐到医院,走上了护工岗位。刚参加工作时,她心里忐忑不安,时刻用培训中听得最多的“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效率高一些,耐心多一点”这些话激励自己。平时,她通过与医护人员交流经验,学到了不少医护知识。她一边工作一边提升技能,进一步学习了催乳、老年人护理等专业知识。现在,她不仅能够胜任工作,还融入了城市生活。“虽然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但越来越自信了。”李所存说。
今年3月初,李所存复工上班了,在脱贫路上步履铿锵前行。她不仅是政府技能培训政策的“受益者”,更是复工返岗的“先头兵”。在木子管家,类似李所存这样,通过家政服务培训实现华丽转身的农家妇女还有不少。
近两年,木子管家与各村的妇联主席进行联络,确定培训人员的身份,对郊区旧街乡、河底镇、荫营镇等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有意从事月嫂、育婴等方面工作的、品行端正的妇女进行了广泛吸纳。公司通过培训,提升了个人的整体形象、基本职业素养等,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家庭妇女走出来,通过学习技能走上了脱贫增收路。
灵活就业 转岗职工收入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曾经效益较好的企业也难免破产或重组,不少职工面临转岗、下岗等现实问题。部分职工受年龄、文化层次、技能等限制,再就业存在困难。如何帮助妇女职工再就业,木子管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转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稳得住、有收入。
目前,我市家政服务市场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需求量大、专业服务人员少。近两年,曾经是阳煤三矿的40多名女职工,接受了月嫂、护工、保姆、保洁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加入了木子管家。她们通过专职、兼职家政服务,增加收入。“转岗职工有多年的上班经验,具有素质高、懂规矩、执行力较强等优势,更容易融入企业。”公司经理马春梅介绍说,转岗职工只需要技能强化,就能更好地完成职业转型,灵活就业多一份收入。
家政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化,从原来简单的扫扫地、做做饭转变为从育幼到养老的多样化、多层次需要,对家政服务的专业性有了更高要求。“转岗职工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工作能力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工资待遇较高。”马春梅说,去年公司在雄安新区成立了“高端月嫂孵化基地”,作为家政服务人员输送的中转站,为他们提供周转期内的免费食宿和对接服务。现在,不少经验丰富、职业素质较高的月嫂,被安置到那里就业。目前,公司每月平均输出服务人员50人。
家政服务行业更新较快,市场变化大,木子管家经常派人去山东、深圳、广东、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将外地好的项目落地阳泉。“目前,公司学员培训学习的内容不断增加、更新、细化,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马春梅介绍说,今后,公司主要发展“一小一老”品牌服务。“一小”,以孕、产、教为基石,从孕期产检、产后护理到早教看护等,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一老”,将触角延伸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形成餐、娱、教、陪为一体的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公司积极打造省级家庭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提高家政服务质量,适应家政服务的新形势、新要求。 檀艳竹/文 晋向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