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能只停留在听别人心得的层面,要自己去看原典,一起去见证国学的下一个十年。
——傅佩荣
谈到“国学”,有许多种界说。
有的太广,认为包括所有的经史子集,那连专家也念不完的,一般人如何接受?
所以今天谈国学,要定位在让一般人都可以学习、了解,并应用于自己的生命上,应该限定它的范围。
1
适合现代人的国学
所以,什么是“国学”?
我把它界定在哲学方面。
如果照古代的分法,把国学分成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中文系比较偏重辞章,历史系偏重考据,哲学系偏重义理。
辞章与考据的范围比较明确,收获也比较具体,比较适合在大学本科里面研究。
而义理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的,简单说,就是告诉你,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所以,如果要学习国学,哲学这个路径似乎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推广的时候尤其如此。
国学要与现代人的经验结合。
好的哲学不能脱离经验,脱离经验会变成一种玄想。
这种玄想也许对创造发明上有帮助,但是对于哲学所爱好的、给生活一个指导原则的智慧,是没有帮助的。
国学当然也是一样,不能脱离经验。
我们在谈国学时,如果一定讲成古代的东西,念一些文言文,让现代人听不懂,那就不可能推广。
所以今天讲国学,一定要注意跟现代人的经验结合。
一方面,解释经典要让它内部圆融一致,讲个道理出来;
另一方面,经典的道理要能够给听的人一些启发,让人知道怎样选择人生的价值观,怎样去追求人生正确的方向。
经典是古人写的,经验是现代人在活的,如果脱节,有什么必要去学习经典呢?
经典与经验一定要融合起来,互相验证。
2
精髓就在七本书中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两派最重要,就是儒家与道家。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认定,是历史发展与学术研究上都承认的事情。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支柱。
另外还有一本,叫做《易经》。
《易经》这本书在儒、道两家出现之前就有了。
它是更加古老的数据,经过儒家《易传》的引申,变成一本观察天道与解释人道的哲学书。
儒家、道家、《易经》这三个系统合在一起,至少可以在义理的领域代表国学。
说具体一点,就是这七本书:
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以及《易经》,这七本书合称“四书三玄”。
我为什么要解读这七本书?
因为两千多年以来,这几本书的读者最多,受到的误解也最大。
要知道,念书的人形成一个团体之后就会有所师承,就容易有门派之争,到最后莫衷一是。
现代人读书实在没力气管那么多古代的事,一般人会希望从经典里面学到东西,明白它的义理;
而可以摆脱各种古代的条件,一直存在于现代人的生活里面,能够起引导作用的,这样的义理才是我们需要的。
儒家、道家和《易经》三个系统,它们的义理最多、最丰富,并且最完整、最一致,所以我特别要解读这七本书。
3
这七本书怎么读?
我一向有个主张:
三十岁以前学儒家,到了四十岁就要开始学道家,五十岁以上要学《易经》。
当然,这只是个大致的、有弹性的分法,是对一般情况而言;具体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
为什么说三十岁以前要学儒家呢?
因为这时是青年时期,是为社会所用、成家立业的阶段。
这时候学儒家,就会觉得个人生命的发展,跟整个社会的繁荣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个人越有成就,社会越能改善。
所以我常常说,儒家让你活得自信。
四十岁以上,进入中年就要学道家。
为什么?
因为此时生命的经验比较丰富了,对人生的了解也比较完整了。
知道人生不一定事事如意,不一定有努力就有成果,怀疑自己还需不需要努力奋斗。
所以就要学道家,化解这些困扰。
道家是一个整体观,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体悟到这种整体观的人就会明白,个人的得失成败不必太在意,比较容易化解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
但这也不是说不用努力奋斗了,而是对生活有不同的态度,比较容易去享受生活的各种趣味。
学习道家,就会让你活得越来越自在。
五十岁以后要学《易经》了。
因为到五十岁以后,人会走到比较高的位置,以前上面有领导、有老师、有父母给自己指导,现在没有了,要靠你自己来决策。
决策就意味着风险,不管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认真地想,有些大的情势是扭转不了的。
这时候学习《易经》,让人不但能懂得义理,还能运用象数,在面对各种未知的变量时,有所辅助。
《易经》的义理可以用八个字来说,就是“居安思危,乐天知命”。
“居安思危”,让人了解到需要谨慎,在顺利的环境中,也不要忽略其中的风险。
“乐天知命”的“天”代表时势所趋、大的格局,“命”代表个人遭遇。
合起来是说,一方面对大的时势要愉快接受,知道个人意志无法左右它;
另一方面,了解个人命运的由来,今日的处境应如何应对。
《易经》还有象数,通过占卦给自己一个方向上的指引。
《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即学习占卦让人好像在接受父母、老师的指导一样。
4
见证国学下一个十年
近30年以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不断高涨。
在我看来,国学热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到2010年,这十年是普遍推广的阶段。
透过大众媒体的推广,国学普遍为人所知,社会大众慢慢知道了国学的重要。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0到2020年,这十年是回归经典的阶段。
市面上有关经典的图书数不胜数。
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小孩买《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启蒙读物。
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成年人也应该回归经典。
成年人不能一直停留在听别人介绍、听别人心得的阶段,要自己翻开原典去看,下功夫去学习。
儒家、道家的原典都摆在这里,你翻开《论语》《道德经》,认真地去学,去总结自己的心得,学了以后你会终身受用。
第三个阶段,是2020以后,这十年、二十年会是改善生命的阶段。
到这里,国学的作用才真正表现出来。
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很多人借由学习国学,反思自己的生命进程,改善自己生命的质量,进而影响社会,中国才能重新成为礼义之邦。
然后,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他国家的人也开始感受到它的深刻与美好,对我们中国人有更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们都有一份责任在身上,大家继续努力,一起来见证国学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读原典,就选“解读经典套装”
点击下图,限时5折抢购!
【超值福利】
为感谢广大粉丝朋友的关注与支持,
傅佩荣国学馆特推出经典图书新春大促活动!
新春有好礼,图书全场低至五折!
点击下图,即可抢购~
客服电话:13611464134(微信同步)
购书后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