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四到家门口”打造全产业链就业孵化园助农增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2 11:11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积极创新实施“四到家门口”模式,打造全产业链就业孵化园助农增收。以虹溪镇为代表,通过全链招商引智、政策集成解忧、服务下沉提质、数字平台赋能,虹溪镇建成覆盖花卉、烤烟、水果、蔬菜四大产业的全链条就业孵化体系,形成“招引—培育—服务—保障”的全周期就业生态,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群众稳定就业、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三方共赢格局。

  围绕四大优势产业开展全链招商,虹溪镇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形成“田间—车间”的家门口就业圈。组建车间建设代办专班,因地制宜开展“招小商”行动,建立“工商注册—财务代理—法律咨询”全周期服务体系,成功引进振东花卉、百锐蓝等龙头企业5家,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4个,带动发展2.7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临时用工2.4万人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创新“乡镇建车间、乡村开小厂、家庭办作坊”模式,整合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创办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建成青贮饲料加工厂、刘家胶框厂等5个乡村工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5个,吸纳固定务工人员100余人。

  通过整合补助补贴及税费减免等政策,当地制定“家门口务工”奖补措施,精准破解本地企业用工难、劳动力稳定就业难等问题。整合人社、农业农村、金融、税务等9个部门政策资源,出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就业帮扶奖补资金优化等12项扶持措施,建成三级产业联动集群,助力孵化小微企业15家,累计兑现就业帮扶资金43.2万元。推行“直补快办”服务机制,设立创业担保资金池,打造住房、交通等“一站式”福利服务保障中心,重点扶持脱贫人口、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10类创业群体,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0万元,扶持28人完成初创。

  该镇还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用工信息化平台,实现季节性用工互补,完成了从“人找岗”到“岗找人”的转变。整合零工市场资源,创建“幸福里2.0”劳务平台,构建“1+15+N”三级服务体系,实现与15个乡镇(街道)、N个就业服务站和用工企业跨区域用工共享,开通企业招工、群众就业“直通车”,首批入驻平台的67名待业人员已实现稳定就业。建立市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引进专业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600余人次,打造形成“玫瑰花匠”“福心嫂”“金手指”等特色劳务品牌,实现劳动力从“普工”向“技工”转型,人均月薪提升40%,带动就近就地就业5000余人次。

  聚焦供需精准对接,虹溪镇通过访企探岗建库、“线上+线下”岗位推送等举措,实现岗位需求与求职意愿高效高质匹配。构建“一企一档”用工数据库,实时掌握企业多环节所需用工量,清单式呈现待遇、工种、时限等岗位信息,创新“季节性用工共享”机制,为周边群众提供小时工、全日制工、计件工等灵活工种2000余个,有力拓展就业选择多样性,工人年务工时长同比增长60%。精准匹配促增收。搭建劳动力储备库,根据蓝莓、花卉等产业用工波峰波谷特点,建成跨企业、跨村组劳动力调度平台,推行“企业下单—平台派单—农户接单”模式,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实行“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完成精准匹配就业1500人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带动群众年均增收3万元。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杨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