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可能是睡眠健康管理师;旅行拍照告别“剪刀手”,旅拍定制师帮你打造专属记忆。
近日,人社部宣布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睡眠健康管理师等42个新工种。8年中,我国新增职业已经破百,这些从业者的工作状态如何?新职业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潮新闻推出职业“上新”系列新媒体产品,解码新职业。
“您家里有几口人?”“平时爱吃什么,有什么忌口?”“有养宠物吗,需要给宠物洗澡吗?”盛夏,杭州三替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门店内,家政服务经理人潘琳与顾客陈女士对坐,一边询问客户家庭信息,一边认真记录。
为客户量身定制家政服务方案,是潘琳的工作日常。今年5月,人社部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及42个新工种,其中就包含家政服务经理人——在家政服务相关组织机构中,从事家政业务管理、企业组织运营等工作的人员。“说得接地气一些,我们就像为顾客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大管家’。” 潘琳笑称。
10年前刚入行时,潘琳的职业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保姆中介。多年来,职业名称的3次变化,映照出行业的变迁发展。从最初点对点对接客户和保姆资源,做“一锤子买卖”;到逐渐专业化,化身保姆顾问,全程跟进家政服务订单;再到如今的家政服务经理人,不再只提供单一的人力资源和售后保障,而是输出一套系统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近两年,我们发现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普通的保姆、育儿嫂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在潘琳看来,职业“上新”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比如,针对老人的健康管理、陪伴助浴;针对孩子的双语早教、营养搭配;甚至心理咨询、宠物护理等曾经的小众需求,也越来越被关注。“原来想要找到能满足多种需求的家政服务人员,可能要对接多个机构的多位业务经理,现在只需要和我沟通,就能帮顾客一站配齐。”
从卖人力到卖服务,再到卖定制化方案,对从业者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潘琳沟通时,能明显感觉到她的忙碌。手机如同挂在身上的“器官”,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响起的电话和半夜跳出的微信信息,是她的工作常态。“有问题或者有需求,顾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信任。”潘琳说,责任心、学习力、沟通能力是这份工作必备的素养,为此她不断精进自身,考下了育儿师证、月嫂证、陪诊师证、养老护理员证等多个证书。
自己这份工作被纳入新职业,潘琳感受到了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的认可。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解决行业内仍存在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本科毕业后就毅然入行的前辈,她希望更多人才能以此为契机,将目光投向家政服务行业。“在高端化的转型趋势下,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放下对行业的刻板印象,这个职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