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3.95%;研发费用970亿元,同比增长9%。
8月29日,华为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这也是首次在此发布半年报。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4270亿元,同比增长3.95%,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下滑32.2%。研发费用970亿元,同比增长9%。
在利润下降方面,业内专家认为,主要源于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攻克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研发费用的攀升压缩利润空间。
尽管华为未公布ICT基础设施业务、云计算业务、数字能源业务、终端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等五大业务板块的具体营收数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业务进展与市场动态入手,深入剖析华为在2025年上半年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各业务板块一系列动作与成果的梳理,我们或许能够勾勒出华为上半年整体发展的大致轮廓,探寻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持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ICT基础设施
引领AI+通信走深
当前,AI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通过在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全面融入AI,为客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选择,助力客户在AI时代实现商业成功,一直是华为的核心命题。
在2025年上半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持续巩固其在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特别是在5G-A、F5G-A及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今年3月,华为提出了“AI-Centric Network”,其包含无线、AI核心网、数通、全光网在内的AI-Centric Network解决方案。这一方案通过跃升网络能力,实现全域连接;同时,跃升智能化水平,实现面向应用的运维运营模式,打造了一张坚实的ICT网络底座。
近日,全球权威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了2025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华为凭借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成熟商用案例已连续7年蝉联第一,并以5G-A和AI融合解决方案持续扩大领先优势,成为本年度唯一获得“领导者”称号的RAN设备商。
在软件功能方面,《报告》认可华为加速商用部署5G-A关键能力,助力运营商打造极致网络效率与极致用户体验。在节能方案上,华为将“0 Bit 0 Watt”升级为“0 Bit 0 Watt 0 Loss”,可在空闲时让BBU、射频模块乃至芯片休眠,并实现毫秒级快速唤醒,保障业务连续性与体验稳定性。
在光网络方面,华为提出AI光网络,在AI ON 5A品质、按需提供差异化联接、保障确定性联接、网络自愈自治运维、原生AI的加持下,光网络将为AI应用提供稳定、高效的连接服务,助力AI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最大效用。
全栈自主可控
政务市场优势明显
2025年上半年,华为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表现出色。据IDC数据显示,华为云在政务云市场份额达到3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成为承接“东数西算”工程和国资云建设的核心载体。
同时,华为云在AI算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数据显示,华为云超节点算力规模较2022年提升50倍,支撑了全国60%的大模型训练任务,直接拉动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40%,2025年8月,华为云启动了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聚焦“3+2+1”战略布局:三项基础业务(通算、智算、存储)、两项平台服务(AI PaaS、数据库)和一项安全业务。
在计算生态方面,今年5月,在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推出的昇腾超节点成功实现业界最大规模的384卡高速总线互联,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昇腾384超节点打破了以CPU为中心的冯诺依曼架构,创新提出了对等计算架构,凭借高速总线互联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把总线从服务器内部,扩展到整机柜、甚至跨机柜。有效解决了集群内计算、存储等各资源之间的通信瓶颈。通过系统工程的优化,昇腾384超节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调度,让超节点能够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协同工作,大大提升了系统性能。
目前,业界已基于昇腾适配和开发超过80个大模型,在基础大模型方面多个技术方向均有积累,如讯飞星火认知、DeepSeek、Qwen、鹏城、LLaMA等。同时,昇腾联合2700+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孵化了超过6000+个行业解决方案,使能百模千态,加速行业智能化。
重卡超充突破
共建全电物流网络
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兆瓦级超充领域,为解决重卡电动化痛点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8月22日,在2025华为兆瓦超充高质量发展峰会上,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正式商用。该场站采用华为兆瓦超充技术,匹配“3.5C”超充重卡,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极大提升了补能效率。
通过融合智能光伏和构网型储能,场站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微电网与电网可并可离,能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解决电网稳定性问题。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正推动重卡电动化进入“快车道”,相关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为国家稳妥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折叠屏主导市场
鸿蒙生态告别“应用荒”
华为终端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尤为亮眼,特别是在折叠屏手机市场。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然而,华为却在这一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和约18%的市场份额,时隔四年重返中国市场榜首。
在折叠屏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498万台,同比增长12.6%。华为以374万台的出货量占据75%的市场份额,创下了历史新高。
自2019年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华为在产品形态创新、产业链技术突破及系统应用适配等领域持续深耕,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大屏体验。华为也成为首个折叠屏手机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中国品牌。
终端快速回暖的同时,鸿蒙系统的发展也为华为终端业务注入了强大动力。在8月25日的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搭载HarmonyOS 5的终端设备数量突破1200万台。从7月30日突破1000万台到8月2日达到1200万台,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新增200万台,增速达20%。华为Mate 70系列、华为Mate X6系列等50多款机型手机均已经开启HarmonyOS 5.1升级,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覆盖面。随着鸿蒙生态向全场景渗透,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及汽车等设备,其开发者生态也更为繁荣。
截至目前,华为开发者联盟注册开发者超800万,鸿蒙应用及元服务开发数量超3万个,彻底告别了 “应用荒” 阶段,鸿蒙生态的正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豪华市场占主导,智驾里程突破40亿公里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的双重突破,特别是在高端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
2025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以28.3%的份额位居城区领航辅助装车量首位;在35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其占有率达53.2%,显著重塑了行业格局。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华为十年全栈自研构建的技术壁垒。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技术复杂度极高,需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等多模态数据,并应对无保护左转、施工路段等数千种复杂场景。
华为乾崑通过全栈自研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提升了点云密度;自研芯片构建高算力平台,保障数据处理效率;独创WEWA世界模型,通过AI生成极端场景训练数据4。
截至2025年7月,累计辅助驾驶里程突破40.5亿公里,7月用户人均使用699公里,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至4倍。在豪华车市场,华为乾崑智驾已成为高端车型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35万元以上车型中,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占比达53.2%。覆盖问界等自主高端品牌,以及猛士M817、岚图梦想家等豪华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