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4日讯 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开心。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家政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这种“都不满意”令人无可奈何。
一年前,温州尝试破解这一难题。当地政府“挺身而出”,建立全省首个家庭服务专业市场,免费提供场地和平台,吸引家政公司和家政人员入驻。同时按“严进严出”原则,对市场和行业进行监管:进驻要审核,岗前要培训,上岗要持卡,实行记分制,对有案底和多次差评的一律劝退。一年来,该市场促成9215个服务订单,初步达到“雇主放心、保姆开心”目标,成为保姆行业的“贴心保姆”。
这一探索为我省破题家政行业痛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今年5月下旬,由省人社厅组织的全省家庭服务业现场会在温州召开,全省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和知名家政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
保姆行业的“保姆”怎么当?“官办”市场对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未来又将如何提质扩面?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先评后雇 服务跟踪
“找保姆不再是碰运气”
趁着周末休息,温州市民林女士慕名赶到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宝宝很小,我们平时又要上班,所以希望保姆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做些基本家务。相信政府办的家政市场,会更有保障。”林女士说。
走进市场,林女士感觉这里和一般的劳务市场有点像,偌大的市场大厅被一个个格子铺瓜分,每个铺都是一家家政企业。但又不同的是,市场多了咨询服务总台、职业培训区、家庭服务技能测评区和实训训练馆。
说明需求后,前台工作人员引导带她来到了“昕航家政”门口。负责人苏风边打开电脑,保姆的姓名、年龄、户口、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前科(不良嗜好等)等信息尽收眼底。林女士边听介绍,边认真浏览信息。
在这里,凡进入市场的家政人员,都要经过五道关——入驻登记、身份审查、心理测评、体检环节、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家政公司名录。“体检包括身体体检和身份体检,身体体检参照健康证的检查要求,身份体检则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动,核实其是否有违法犯罪的前科。我们已发现79名有前科的人员。”温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一平说,“体检”把牢了家政从业人员的第一道关。
不过,林女士并没找到心仪的“阿姨”,她的要求不只是放心,还要求省心:“我之前换过几次保姆,人都挺好的,但做事不够专业,不会照顾小孩子,烧海鲜还放酱油。”
碰巧,保姆钱国丽刚结束上一单服务回到市场,便主动迎上来和林女士自荐。“来,先看看我的简介。”说着,她亮出挂在胸前的一张橙色小卡片——“温州市家庭服务人员信息卡”,上面有个二维码。“嘀”的一声,林女士手机上就显示出钱国丽的照片、姓名、从业信息、健康状况、雇佣记录和评价。
一人一卡、一档一码,这是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自主开发的家庭服务智能信息管理系统,雇主还可通过下载安装相关APP,在线预约查询平台内每位家政人员的电子档案,满足“知根知底”的需求。
为打动林女士,钱国丽又把她引至家政体验区。该区域模拟居家环境,有卧室、婴儿房、厨房,甚至还有酒柜。钱国丽麻利地给“宝宝”换衣服、喂奶……林女士连连点头,最让她“放心”的,还有雇主对钱国丽的留言评价:擅长烧海鲜,懂温州菜的做法。“这趟来得值!”她说。
人定了,苏风拿来市场统一的文本合同和服务费用指导价目表,以住家育婴保姆为例,指导月薪在3500元至5500元。当场下单的林女士对记者说:“就是看中规范和专业,双方权利义务和费用结算都清清爽爽,不用担心坑蒙拐骗,在这里找保姆不用碰运气。”
有政府“撑腰”,遇到问题也不担心。5月12日,市民陈女士约好的保姆,因有突发情况无法上门服务,市场工作人员主动解释并连夜约好5个保姆,第二天准时带到陈女士家里供她“面试”。“除了我们和保姆的雇佣关系外,市场也会跟踪服务。”陈女士说。
陈一平解释说:“即使发生一些不愉快,市场也会帮着调解,客户评价都记录在案,对雇主负责也是对保姆自己负责。如果保姆一年收到三次‘差评’,将被列入‘黑名单’,需再次培训学习后,才能重新进入市场。”
搭建平台 统一标准
“像开了一个家政淘宝平台”
2018年之前,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在温州找保姆,也得靠运气。
抢夺八旬阿婆手镯、背着雇主殴打小孩……“问题保姆”时常见诸报端,从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如何管理好家政行业,成为相关部门的必答题。温州当地调查发现,规范家政行业,存在两大“短板”:一是行业标准缺失,服务内容不统一;二是管理抓手缺乏,人员流动频繁,家政公司分散。
此时,由于机构调整,位于温州银苑大厦二楼的温州市技术工人交流服务中心搬迁,市中心空出了约1500平方米的场地。“当时如果把这块出租出去倒也省心,每年还有不菲的房租,但我们考虑能否利用这块空间,破解家政行业的两个痛点。”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顺聪当时就下定了决心。
2018年5月8日,作为全省首个政府主导的“家庭服务市场”,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在银苑大厦二楼揭幕,明确对筛选标准、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等进行统一。“像是开了一个家政淘宝平台,卖家入驻要审核,日常经营得遵守平台规则,买家下单才有保证。”徐顺聪说。
鱼龙混杂的家政市场里,这个平台显得特立独行,为聚人气,它还开出很多优惠条件。
为家政人员,平台成立温州家庭服务学院和家政培训学校,建立家庭服务市场联合工会,通过活动把市场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和家服人员的“娘家”;针对外来阿姨“住宿难”,协调争取了一批免费公寓,每人每次可享受10天免费留宿,目前已有215人登记入住。
对家政公司,平台除了免除摊位租金,还主动引导企业参与定向培训及对口协作,对接浙江常山、江西鄱阳等地,通过定向培训,将当地农村妇女和富余劳动力输入温州市场。统计显示,一年来开展跨地区家庭服务人员培训6000多人,其中约20%人员到温州就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政人员慕名而来。56岁的李记梅是湖北人,有着20多年的家庭服务经验,自从去年市场开张后,她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她说:“在市场里学到很多新知识,比如温州人坐月子要喝姜茶,这些习俗不上课还真不知道。”
点点家政负责人周建芬有一个微信群,市场50多位家政老板都在里面,经常会弹出信息:“这个保姆有案底,大家得注意”“周六的培训课欢迎参加”……“家政行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大家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雇主找对保姆,我们中介费也收得安心。”周建芬说。
在5月18日的现场观摩会中,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金林贵谈及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市场诚信体系。他说:“保证进入家庭的服务人员是放心的,还有规范的企业培训流程,这对提高家政人员的服务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特色服务,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连点成线 提质扩面
“当成婴儿一样来呵护”
来自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全省家庭服务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90万人。
为规范家政行业,全省其他地市也在探索管理创新。归结起来分两类,一是创新行业从业人员(单位)管理,打造优质的服务主体;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良好的服务生态。前者最具代表的就是“常山阿姨”,政府负责筛选、培训,合格后进入市场;后者以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家政公司主导的平台,包括杭州三替家政服务、宁波家政创业园、台州家庭服务中心。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探索都对从业人员筛选、服务规范、标准统一等痛点进行了破题,但同时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覆盖面有限,受益人群有限。以温州为例,目前入驻家庭服务市场的家政公司20多家,建档的家政人员3000多人。而温州登记在册家庭服务机构有277家,紧密型家庭服务人员约6.8万人。对比之下,家庭服务市场仅迈出了破题的第一步。
对于未来,徐顺聪打了一个比喻,家庭服务市场还是一个“婴儿”,它的成长依然需要“保姆”来保护它、帮助它。“短期来看,由于市场自身成熟度不足,能担起这个‘保姆’职责的还是政府部门,我们必须挑起这个担子。”徐顺聪说。
今年,温州将培训1万名家庭服务人员列为十大民生实事。日前,温州市人力社保局也启动了家政培训万人行动计划,其中市区5000人,各县(市)5000人,培训合格后可获得每人200元的培训(鉴定)补贴。
为培育优质的家政公司,温州家庭服务市场开设家庭服务创业工坊区,引进扫眉才子家政公司、阿姨直聘网、爱君家政连锁等三家创业创新团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这原本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但政府搭台,规范标准,给我们这样想做好的企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80后陈秋霞创办的扫眉才子家政公司,团队8人均为80后90后,每人精准维护30名雇主需求,年收益超过400万元。
而从长远发展来看,“保姆”还有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目前,温州市正努力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统一行业管理标准。“前期我们建设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信用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单机版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温州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并通过招标确定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承接法规草案研究起草工作。”徐顺聪说。
5月18日,在参观完温州家庭服务市场后,行业主管部门和家政企业的负责人达成一个共识,先由政府推动,培育出良好的市场生态,再把“保姆”的角色交还给市场本身。“最终让家政服务市场回归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金林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