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
随着老龄化加剧,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养老照护行业也在不断细分,进而催生了涉及不同领域的新职业、新岗位,有的职业已被收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近日,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启用了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聚焦陪诊、安宁疗护和居家护理中的重点难点。
这些涉老新职业、新岗位有什么特点?给老人们带来什么便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近陪诊员、安宁疗护师、养老辅具适配师等涉老服务人员。
职业一:陪诊员
“有了专业陪诊服务,老人看病不叫子女陪了”
“我小孩在上班,可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呀。”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路上,沈阿姨对记者说。
78岁的沈阿姨家住浦东新区,刚做完手术的她需要去医院复查,子女又不方便请假,她就在安老护颐(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预约了陪诊服务。早9点半,陪诊车如约抵达她家楼下,沈阿姨在陪诊员的全程陪护下,完成了当日的就诊。
“其实,公司在正式开展陪诊业务之前,就已在从事陪诊服务了。”安老护颐陪诊员张燕燕说,公司隶属于一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机构每年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超60万人次,所服务的老人中,相当一部分存在陪诊需求。
据一项对浦东新区2480名老人的陪诊需求调研发现,74.0%老人不会操作网上就诊和网上支付,12.4%老人对陪诊服务需求意愿为“急需”。有的老人坐轮椅,够不到医院的挂号窗口,需要陪诊员帮忙挂号;有的老人听力不好,听不清医嘱,沟通时需要陪诊员凑到耳边转达。有的老人子女工作忙、没时间陪护,有的老人膝下无子女.....这些都催生了陪诊需求。
张燕燕聊起一位老人,老人摔伤后,女儿为他预约了陪诊服务。陪诊员到家门口时,老人十分抗拒:花这钱干什么,女儿就不能回来陪陪我吗?
后来陪诊员用细致耐心的服务让老人转变看法。原本约4小时就医流程,在她熟练帮助下2小时就完成。回家路上,她还给老人算了笔账:女儿工资多少钱,请一天假多少钱?陪诊服务单次价格200元左右,大大方便了老人就医。这次经历后,老人成了小区中的陪诊服务“宣传员”,一听说有老人需要陪诊,他就主动劝导:不要叫子女回来了,专业陪诊服务很方便。
贾林飞是上海安饴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陪诊员,记者见到她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口。尽管当天预约的就诊时段是上午11点,但早上9点,她已来到约定地点。9点半,患者和家属如约而至。“今天陪诊的是一位重病老人,这类患者就诊前通常非常焦虑。与其让他在家忐忑,不如约他早点来医院,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她解释。
对于陪诊中的各项细节安排,入行3年的贾林飞显得驾轻就熟。记者跟随她陪诊了一上午发现,对于就诊的各项流程,老练的陪诊员们总能在种种细节安排处为老人带来更便捷的体验。比如,见门诊室前等候的患者摩肩接踵,便根据经验估算时间,把老人带到其他楼层的座位上休息。
陪诊员在陪诊。 肖彤 摄坐下后,贾林飞开始协助家属整理病历材料和病情陈述。“病历我看一下?出院小结带了吗?要问的问题理好了吗?”在她看来,向医生问诊的短短几分钟,是陪诊流程中客户能否得到满意就医体验的决定时刻。要用最简练的陈述交代病情、提供完整的病历材料供医生参考,才能充分发挥医生的专业知识,对病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这几分钟太重要了,有的诊室要求最多一位家属陪同,这时宁可家人不进诊室,陪诊员也要进诊室,问诊效率更高。问诊后,再整理一套完整内容向老人和家属汇报。”她说。
陪诊过程中,记者还见到这样的沉重一幕——在老人没有注意到的角落,陪诊员拉着家属小声提醒:就诊结束后,我先带老人出来。老人还有多长时间,何种治疗方式合适,你在诊室一定要把该问的问题问出口……
当天,尽管老人的女儿一同在旁陪护,陪诊员的专业性仍得到充分体现。在诊室,陪诊员对老人病情的熟悉,让医生误以为陪诊员也是老人的女儿。就诊结束后,老人拉着陪诊员与女儿合影留念。他发自内心地感慨:“今天我有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合影。 肖彤 摄做陪诊员,贾林飞也有遭人误解的时候。因行业内服务良莠不齐,一些人以“陪诊”之名行“黄牛”之实,收取高额费用帮患者挂号,这已超出正当的陪诊服务范畴。贾林飞说,工作中最让她委屈的,是有的客户不当面提及,但在存储她的名字时,直接将她备注为“黄牛”。每当看到类似情景,她都直接表达:我们不是黄牛。“陪诊员如果没有门槛,肯定会把市场做坏,我们期待陪诊服务进一步规范。”
今年4月,百名学员走进上海开放大学,接受“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可以预见,专业的陪诊服务供给将越来越丰富。“我们也期待陪诊服务行业能够更加规范化、职业化发展,让陪诊员的工作得到尊重。”贾林飞说。
职业二:安宁疗护师
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在‘安宁疗护’这个领域,我们应该属于‘实践派’,有丰富的一线照护经验。”
今年50岁的陶月英是新上海人,2010年进入养老行业,曾在多个养老机构就职,干过护理一线各种岗位。如今,她已成为护理员队伍的赋能老师,是复星康养蜂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运营经理,管理着50多名照护师。
“上午我在张江评估两位高龄长者,下午2点我要去徐汇赋能两名一线护理员。”陶月英把采访约在了中午这个空当。
“我们团队照护各种情况的长者及病患,包括生命最后一程的高龄长者及病患,也就是‘安宁疗护’。”陶月英告诉记者,每年她至少要面试1000多位护理员,最后通过考核上岗的不到30%,其中称得上“金牌照护师”,更是少之又少。而只有金牌照护师,才有能力做安宁疗护。
陶月英曾照护过一位62岁的癌症晚期患者。“这是同事服务的一位患者,危重时期非常可怜,同事每天以泪洗面,最终破防,打给我电话说,她无法继续陪伴了。”
陶月英接过了这棒,陪伴这位患者度过人生的最后7天。这位女肿瘤患者当时已转移到骨癌。“她当时身体饱受病痛折磨,心里太多不舍和牵挂......最牵挂的是远在国外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评估后我联系她的女儿和她的姐妹,希望能够安排她与父母见最后一面,女儿尽快回到国内陪伴。”
那几天,陶月英整夜无法入睡,细细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神态变化、排泄情况、个人卫生等,“伙伴把她交给我的时候,已经不能进食,只能喝少量的水,从最初的一天70毫升降到50毫升,再降到40毫升,最后连20毫升都喝不下去,生命体征已非常微弱。”
因为等着女儿回来,老人也在默默坚持,与病魔抗争。“当时她用微弱的声音和我讲,‘不想女儿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也不想影响她的工作,更不想打扰她的生活,’我轻柔地抚摸她的脸,擦拭她眼角的泪,告诉她很优秀,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女儿,不要考虑那么多,好好休息等女儿回来。”
“陪伴的第五天夜晚,老人已经不能进水,只能用棉棒沾水涂抹她的嘴唇,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清醒时她会看表,因为她知道熬过这一晚,女儿就到上海了。她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向我示意,想穿一件她亲手织的黑色羊绒衫,我就帮她从衣柜里找到这件羊绒衫,给她穿上,那一夜我和病患的手几乎没有松开,她呻吟时我是心疼,不呻吟时我是担心,会用另外一只手轻柔她的肌肤,让她感受到我在身边,她是被爱护的。”
次日早上女儿终于到家。“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她默默点头、流泪,女儿紧紧抓着妈妈的手。当天她的姐姐、妹妹也都来了,老公也守在一旁,我用手抚摸她的小腿和脚帮她舒缓她的疼痛。当天14:09她安详离世,遗憾的是没有安排与年迈多病的父母见面。”说起这一幕,陶月英眼里闪着泪花,有些哽咽。
陶月英在照护老人。 受访者提供“做安宁疗护,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陶月英认为,安宁疗护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能够协助家属做善后处理能力,同时有强大的耐受力和爱心,“这份工作必须带着情感去照护,把那份温暖,那份人文关怀,传输给被照顾的人,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离开。”
一位52岁的湖南大姐来面试。陶月英问她:面对被照护者死亡害怕吗?她回答不怕,说婆婆最后一程是她贴身照护的。陶月英又问:婆婆是亲人你不怕,我们照顾的可是陌生的长者病患的最后一程,你也不怕吗?湖南大姐说:“我不害怕,因为人人都会死,我做好心理准备才选择这行,我相信我对他们好,他们走了也会保佑我的。”
“像这样有慈悲心、服务心的照护师,我们就愿意培养她,派她上医院‘滚单’,去锻炼、去积累安宁疗护的照护经验......”陶月英说。
目前上海专门推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养老机构或公司非常少,一般都是提供居家照护、喘息服务、陪诊等综合服务。因为怕忌讳,一些家属不会直接订购“安宁疗护”服务,而是以“喘息服务”等名称来挑选护理员,陶月英的工作就是为被照护者匹配适合的护理员。“评估环节包括安宁疗护场所、环境、性别年龄、疾病、信仰、职业、兴趣爱好、脾气性格、遗愿等等,通过评估,我们与家属沟通后制定安宁疗护方案。”
“当善后处理结束后,照护师会来找我,我们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做一到两小时工作坊,我来倾听照护师哭泣、倾诉、宣泄......我就像一个容器,帮她把情绪释放出来再进行安抚,我给她一个爱的拥抱,感谢她为素不相识的人付出爱和温暖,让她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开始下一段照护旅程。”
此次上海发布“安宁疗护”培训标准,将有利于“安宁疗护”的专业化发展和进一步规范,陶月英对此充满信心。陪伴那么多的长者和病患走过人生最后一程,让她对“安宁疗护”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人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打天下,不停地向外索取;到了生命即将结束时,世界万物都跟你都没有关系了,你就要不停由内而外放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痛苦的,我们照护师就是陪他们走过这人生最后的一程。”
职业三:养老辅具适配师
帮助失能老人康复,保持整洁
“我是辅具适配师何杰,请问是某某家属吗,他的辅具购买/租赁申请已通过,与您确认家庭住址,我将上门对失能人员进行评估适配……”在养老行业从业数年后,去年3月,25岁的何杰成为一名养老辅具适配师。这样的预约电话,他几乎每天都要拨出。
随着高龄、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各式辅具产品纷纷上市。由于市场上辅具产品种类众多,不少老人家庭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其适配合适的辅具。何杰就是这样的专业人士。
电话预约后,何杰要进行上门辅具综合评估;结合实际情况给家属推荐辅具产品;教会老人如何使用;定期回访等一系列服务。
在何杰看来,辅具适配的工作,是对公司主营的长护险护理业务的有力补充。他所在颐家健康是一家深耕成都长护险护理业务多年的企业。在对大量长护险参保人的护理中,他们发现养老辅具是失能老人的普遍需求。
“比如,失能人员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对成人纸尿裤的用量非常大。”他介绍,冬天,每位老人的用量在每日三四片左右;夏天,老人的用量则可达每日5-10片。而由于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多数失能人员负担不起正常使用纸尿裤的费用。
去年4月以来,成人纸尿裤被纳入当地长护险报销项目,失能人员购买成人纸尿裤的部分费用可由长护险基金支付。“合理购买纸尿裤,能显著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何杰说,上门适配时,辅具适配师们会针对客户需求和身体情况,为其详细计算相应辅具的购买方案以及所需要承担的费用。在失能人员家庭可接受的预算范围内,尽可能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
“成人纸尿裤以外,我经常推荐的辅具还有电动护理床、手动轮椅车、浴厕轮椅、坐便椅、助行器、充气防褥疮床垫、三角垫/看护垫、护理垫等产品。”他说,这些产品适用于失能老人的不同身体情况和不同生活场景,有针对性地使用辅具产品,能大幅提高长护险护理的服务质量。比如护理垫,铺在床单上能起到有效隔离作用,防止渗出液浸入床单的,帮助失能老人保持干净和整洁。
“需要辅具适配的客户非常多,我自己直接负责的客户就有300个。每天电话预约、上门适配、推荐产品、提供培训等工作忙得连轴转。”何杰说,他要在月底与负责的300多家客户逐一沟通了解其下月购买意向,月初密集送货,月中定期上门回访。
目前,辅具适配师没有专门的资格证,何杰等从业者大多拥有康复治疗师资格证。“辅具适配师的专业性在于,从康复治疗角度阶段性地为老人推荐合适的辅具产品和方案。比如对使用轮椅的老人,提供床旁转移训练方案,并推荐助行器进行迈步训练。”
通过专业的推荐,越来越多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和家庭过上了更舒适、便利的生活。像何杰这样的辅具适配师,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失能老人家庭的养老辅具顾问。
“褥疮怎么处理”“康复训练怎么做”“如何饮水、穿衣”……每当失能老人家庭遇到辅具和康复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询问何杰。而何杰总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和家属答疑解惑。“最开心的,莫过于我所推荐的辅具产品和方案帮助老人及其家属减轻了经济负担、为老年人康复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