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王淑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11:39

  原标题:家政服务业迈向“三新”——专访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王淑霞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特约撰稿丁睿

  家政服务看起来是小事,却能撬动大格局。

2021年10月12日,合肥市瑶海区和平广场,合肥市2021年度职业技能大赛家政服务行业竞赛现场,选手参加中式面点竞赛

  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民众福祉,是“一举多得”的朝阳产业。40多年间,数以千万计的家政人从农村向城市进发,成为服务城市家庭美好生活的蓬勃力量,也为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共同富裕集聚起时代合力。

  如今,家政服务业进入发展提速期。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王淑霞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呈现新业态、新技术、新面貌(“三新”)。一方面通过优化培训提高行业素质,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智慧赋能,家政服务成为了城市生活的暖心要素;另一方面,家政人架起了城市与乡村双向流动的桥梁,也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民族复兴积蓄力量。

王淑霞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40年间,在政府支持下,我国家政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王淑霞: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家政服务业从发达国家起步。我国家政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

  政府非常关注家政服务业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重要角色。2009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等8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文件。再到201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18部委参与的发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文件。后续15部委又推出提质扩容“领跑者”三年行动方案,应该说中央对家政服务高度重视、高度支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国家的重视、社会的需求让家政服务行业工作者“有底气,也有信心”,家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相关家政企业总数达到了200万家,从业人数也由十几年前的2000多万增加到现在3000多万,且仍然面临2000多万的需求缺口。家政服务业也从过去社会认知中的“小保姆进城”,逐步发展为城市群众的生活刚需,成为政府治理逐步倚重的重要业态。后疫情时代,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我们认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必然是蒸蒸日上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瞭望东方周刊》:去年11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家政产业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王淑霞:家政服务看起来是小事,却能撬动大格局。家政服务业对于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持续推进的乡村振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保障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助力脱贫攻坚、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农村进入城市,实际上背后还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互动。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实操之后,将资金、知识、技能带回农村,让城市发展成果也能惠及乡村,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从更长远来看,家政服务行业所带来的人员潮,搭建起城乡双向流动的资金潮和信息潮,将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民族复兴积蓄力量。

某创客团队公司员工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某小区为客户提供宠物代管服务

  智慧赋能结构优化

  《瞭望东方周刊》:经过40年的发展,家政服务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行业是否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新特征?

  王淑霞:家政服务在多个方面都迎来了新发展,呈现出新面貌。从需求端来看,家政服务覆盖了各类群体,从新生儿、幼儿、少年、白领、老年到残疾人等,不一而足。另外,随着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同收入层次、不同类型家庭都有需求。需求端的变化也催动了供给端的调整,带来了整个家政服务市场的多元化。目前,家政服务业从过去简单的洗衣做饭升级为现在涵盖家庭教育、家务管理、营养配餐、婴幼儿智力开发等多业态多元化的行业,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出现,融合发展趋势也越发明显。目前,家政服务和社区零售、在线服务等业态充分融合,智慧程度在疫情冲击下进一步提升,一大批“互联网+”家政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信息化作用。另外,企业形成了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从业人员也呈现新特点,一方面年轻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从业人员进入,传统的40岁、50岁女性劳动者占比下降;另一方面,行业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也在逐步升高,高中以上学历从业人员逐步增加。在政府加大投入、高校纷纷设立家政服务相关学科大背景下,专科本科从业人员、硕士博士创业者开始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从业者整体素质素养得到了提升。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家政行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传统服务方式?有哪些亮点?

  王淑霞:大数据、互联网智慧生活等新技术、新场景在家政服务领域不断涌现,已经成为推动家政行业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一方面,家政企业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疫情期间“转危为机”。通过家政服务与养老、物业、社区零售、在线培训等服务的融合,积极拓展服务品类,有效减轻了疫情冲击。另一方面,家政行业利用信息化优势拓展“新渠道”,不断开发在线下单、无接触标准化服务、直播带人、在线培训、社区家政平台等新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加速推广服务,用互联网思维赋能运营思路。

2021年2月4日,一位留沪过年的家政阿姨在“其实你真的很美”2021年上海徐家汇街道家政行业迎新公益摄影活动现场拍摄新年照片(方喆/摄)

  改善从业环境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持续推进职业培训制度标准化、科学化、长效化?

  王淑霞:近些年来,政府越发重视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持续推进职业培训制度标准化、科学化、长效化。

  一是建立健全了多层级多元化的培训机制,以政府支持培训为导向,家政企业和实训基地培训为主,院校培训为支撑,重点面向家政服务行业职业经理人、家政培训讲师、高端家政服务人员和普通家政服务员四类群体开展多元化培训。

  二是培育打造家政人人才培训基地,由政府主导引导行业协会、家政服务企业以及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共建的形式,实现公益性培训与市场化培训互益互补。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立家政专业。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定期长期合作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联合家政头部企业和相关企业与院校培训对接,组织理论研讨,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为培训方式方法提出合理建议,并积极探索家政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行业从业人员权益保护主要存在哪些实际问题和难点?

  王淑霞:权益保护是阻碍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老大难问题。目前,整个家政服务行业在权益保护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保险、体检、法律保护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保险缴纳方面。由于家政企业基本都是微利运营,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实行员工制,一线服务人员实行中介制,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实行全员员工制。企业因负担较重,往往无力为一线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价格又偏高,也不适应当前群体的收入水平。

  其次是体检制度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体检项目往往不规范、不标准,价格偏高。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自费体检,客观上影响了群体健康的保障。

  第三是法律保护方面,从业者容易陷入多重弱势局面。由于入户、住家劳动的特殊性,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与雇主纠纷通常发生在私密环境中,法律取证难度较大。另外,从业人员法治维权意识不高,维权成本过大,通常相关纠纷和事故无法得到法律的及时保护。

  《瞭望东方周刊》:在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等方面,协会推进了哪些工作?

  王淑霞:协会一直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公平公正的家政服务从业环境,在榜样评选、标准制定等方面推进了多项重点工作。

  首先是表彰行业优秀代表,激发起榜样示范作用。2021年初印发通知,在全行业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到年底评选出“先进会员企业88个,先进个人191名,其中先进工作者98名,优秀家政服务员93名,极大调动起行业整体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是推进标准制度探索,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去年开始,协会起草了家政服务业中的整理收纳服务标准初稿,目前正在征求专家意见。其他关乎行业发展的多项标准规范修制,也已纳入协会重要议事日程。

  第三是规范专业证书发放,推动培训水平升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协会发放证书规范家政行业发展,为从业人员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接下来,协会还在组织高峰论坛、开展行业调研,多措并举提升家政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服务治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