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3年8月28日《中国妇女报》第5版: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家务劳动是与人的生命质量、幸福感联系最紧密的工作。要提升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薪资水平,提升职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
多方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但家政服务行业目前仍存在2000万人左右的缺口。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家政服务业位居前十。
近日,上海开放大学家政学本科专业被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以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家政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家庭专业医学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的本校家政学专业恢复后首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来自京津冀的36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750余个,岗位数是该校家政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8.8倍,创下该校毕业生供需比纪录。家政学进入大学本科现象又一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正值新学期开学季,一些大学新生或主动或被动进入高校学习家政学。尽管当下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作为朝阳产业的家政行业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但是,社会仍对家政服务行业存有偏见。对于这一专业,学生、家长态度如何?我们又该怎样客观看待这一行业的未来?
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选择家政学专业
“在我的高考志愿中,没有一个是家政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惊呆了:难道辛苦读书十几年,就是为了日后当保姆吗?”一名北京考生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放弃录取,明年再考。
2021年,林薇(化名)报考河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被调剂到家政学专业,为此她郁闷了很久,直到大二下学期才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个专业。她说:“我以前一遇上家务活秒变‘手残党’,现在灵活多了!”她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比较乐观。林薇透露,同学中,被调剂过来的不少,也有些同学填报的不是第一志愿。
谈到女儿明年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北京家长宋女士毫不掩饰地表示,不会考虑家政学专业。她说:“孩子学这个专业,将来或许不必为就业发愁,但我总感觉从事家政服务业经过培训就能上岗,何必上四年大学?”与宋女士持相同看法的家长不少,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的方媛(化名)就曾被父亲劝说转专业。
相比之下,去年参加高考的卢欣悦(化名)是在父母的支持下主动选择这一专业的。在北京一家高端养老院工作的妈妈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三孩数量的增加,家政服务会更专业、更细化;身为大学教师的爸爸也看好这个专业,他鼓励女儿在这一领域深耕下去,本科后继续深造,“希望她将来能从事家政学研究、教学工作,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
家政学培养的不是“大学生保姆”
家政学毕业生的出路何在?
毕业于某高校家政学专业的叶楚楚(化名)目前在北京一家家政公司从事培训工作。她介绍,家政学毕业生一般从事家庭管家、教师或培训师工作,或就职于家政公司、选择创业做高端家政。“我们不是大学生保姆,从事的也不仅仅是做饭带孩子的工作,我们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家庭专业医学护理、保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叶楚楚透露,她现在的年薪为15万元左右。同学中做育儿嫂的不少,目前,拥有本科学历的育儿嫂月薪通常为2.5万元以上,口碑好的会更高。“做家庭管家的同学大部分年薪四五十万元左右。当然,雇主对家庭管家要求极高,比如具备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熟练使用两门外语,有商业背景、懂商务接待等优势。”楚楚说,“市场上家政高素质人才非常稀缺。”不过,她也表示,家政行业即便发展前景好、收入高,一些家长仍不愿让孩子从事这一行。
据了解,早在2003年,吉林农业大学就率先设立了本科家政学专业。目前,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等30多所,中华女子学院设有社区管理与服务(高级家政管理方向和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家政学硕士研究生,初步建立起区域内“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家政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树人大学家政学专业的学生们在实践课上学习插花。
总体而言,家政学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具备系统家政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家政管理、营养调配、社区服务、家庭教育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院长李春晖曾公开表示,家政学本科主要培养家政管理人才和家政教育师资,研究生则主要以企业和院校业务骨干及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为主。家政业既要有一线服务人员,还要有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汶蓉认为,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下我国家庭发展普遍面临人力资源不足和生活质量需求提高的结构性压力,亟须国家公共资源介入、发展家庭服务市场,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从西方社会发展经验看,家庭学及其相关研究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开始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以及相关就业、教育、养老等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相对来说,我国家庭学科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所以,当前高校设置家政学专业,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这一问题的补缺。
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杨雪燕看来,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是对于当前人口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一种积极回应。杨雪燕说:“0~3岁婴幼儿照护需求、居家养老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亟须大量优质的家政服务人才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我们在托育服务、养老服务方面的人才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数量严重不足,结构化短缺问题突出。目前高校在家政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希望能尽快满足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吸引更多高素质年轻人加入行业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等作出决策部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今年5月,商务部等多部门印发《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3年工作要点》,强调要“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引导院校加强家政专业建设,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
杨雪燕说:“促进家政学专业化、职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教育部门会同人口健康部门、民政部门等构建切合实际的多层次、立体化家政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家政服务人才、家政管理人才、家政学研究人才、家政学发展规划人才、家政服务智能化设计人才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畅通家政学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谈到如何提高家政学人才素质,刘汶蓉认为,“该学科涵盖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家务、理财、照料、沟通等方面的技能”。杨雪燕则表示,“未来的家政学人才应具备护理学基本技能,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及家庭制定和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心理需求,最大化地满足个人和家庭对于家政服务的需要”。
刘汶蓉进一步说:“家庭领域的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一项令人满意的家庭服务离不开信任和情感的建立,所以,如何维系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安全、信任甚至亲近的关系是一门大学问,是家政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和职业特点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也需要从认知层面厘清边界和关系,是家政教育和家政从业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对于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刘汶蓉说:“一方面依靠教育和理念传播,改变家政是家务劳动,是脏活、累活、伺候人的低等工作的观念,认识到这些劳动是与人的生命质量、幸福感联系最紧密的工作。但更主要的是提升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薪资水平,提升职业地位。”杨雪燕对此表示认同,并提出,需要制定合理的薪资水平和福利保障方案,解除家政行业的后顾之忧,让家政人才得到有尊严的工资报酬,其社会地位也会得到相应认可。“还要大力推动家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家政学当中引入数字科学、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既促进其他相关专业的现实应用,也促进家政学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家政学专业的科技含量和美誉度,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该行业。”杨雪燕说。
刘汶蓉也提到,“家政业的规范化、专业化提升会抬高家庭服务成本、挤压市场需求,其行业发展的趋势会比较复杂,可能出现两极化,有志于家政专业的孩子要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更好的趋势是在基础教育中扩大相关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家政和家庭学,让更多家庭和更多人受益。”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灿斌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