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土木男孩失业转做保洁 跟老年人抢工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4 03:16

发布于:北京市

摘要:为了夺回对生活的掌控和内心的秩序,一些00后本科生把保洁锁定为自己的事业。在社交平台上,他们打造强反差人设,笔记标题全是“本科/研究生在××做保洁的一天,收入500/800/1k+”。

以为不用费脑,躲开了人情社交,没有周报、会议、KPI的消耗,可以用劳动换取最等量的回馈,结果又陷入和阿姨们的抢活中。一位211土木工程男生裸辞后,想抓住这个赛道,但两个月才接到第一单。有新媒体运营女孩立志“整顿保洁行业”,打出100单计划,最后在阿姨的一套套处世策略面前,再次挫败。

文 | 罗晓兰 张萌

编辑 | 毛翊君

夺回对生活的掌控

擦玻璃也需要技巧。沙石杂物得先除掉,双面都放上刷子,从上往下画弧形,最后的小水印用无尘布抹去。一块玻璃擦几分钟,一户人家至少有二三十块玻璃。张伟伯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个,学会花了他一个星期。

没想到大半年来,他和创业伙伴们一起擦了六七十家的窗户,很多还是好几层的别墅。冬天玻璃上结了冰,得换热水擦。也有脚软的时候,客户家在22层,身体探出窗外2/3,要扣紧安全绳。

女朋友知道后很诧异,因为张伟伯在家不主动打扫,她还老念叨他。她不太理解这个创业,劝他考虑清楚,张伟伯咬定有前景,还说是份“喜欢的工作”。他给出的理由是,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不丢人,成就感来得很直接——客户看到打扫完的房子,会笑起来请喝奶茶。

张伟伯学的土木工程,去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工程单位,白天上班铲墙,下班了陪领导喝酒。工程也有问题,一直延期交付,不到三个月他就辞职了。回到扬州老家,不知道做什么,他说自己天天拍些低质量的小视频。上学时做过兼职模特,想了想现在也没法当全职,“老了,没小孩帅了”。

有天,朋友王坤找来,说是熟人搞了家政公司,除了月嫂、收纳又孵化了保洁分公司,要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王坤被拉去做管理,这些就是知道的全部信息,他邀请张伟伯一起。创业应该比上班好,张伟伯很快答应,工资多少都没问。

王坤还是大三学生,在扬州大学读计算机,招募了几个当地大学男生,搭出9人团队。现在实习和兼职都不好找,王坤给出时间自由和收入稳定的条件,就是最大吸引力。男生们都说,穿小西装进出高楼大厦当白领,“没意思,感觉被束缚住了”。有人去过大厂实习,结果进去后是当客服。问起创业做保洁为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他们说不出具体来。

张伟伯(右)在学习擦玻璃。讲述者供图

今年6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蓝领岗位招聘需求持续上升,25岁以下投递人数比5年前增长165%。社交平台上,标签“#我的体力活初体验”下写着:年轻人试图通过这些“不费脑子”的体力活,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掌控和内心的秩序。他们喊出口号:在哪里都是打工,逃离虚无,不动脑子的体力劳动更开心。

做出选择的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此前遵循传统路径,努力学习考入大学,挤破头成为光鲜的白领,发现自己成为螺丝钉,逐渐感到虚无。一个离开大厂做咖啡师的女生写道:工作十年,发现上班时很多事情其实毫无意义……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内耗。

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表达,希望用体力活做对抗。具体的消耗很相似,关于日报、周报、月报、述职报告……“没有屁用”,KPI催逼下996,患上焦虑、抑郁的现代病。而体力活是实实在在的,干完活就下班,可以收获即时的反馈,身体的疲惫是感受到活着的时刻,还赠送好睡眠。

有一本毕业的女孩从大厂裸辞,在连锁超市当收银员,自述现在下了班不用盯着工作群,每一笔账都有准确的数字,帮老奶奶选到合适的面包更有真实感。也有前文案人转行做场务,感叹再也不用每天焦虑,看不进书睡不着觉,和客户对接反复措辞。

为了这些,24岁的郑涵今年4月也转行做保洁,在南京进了家政龙头企业。她老家在盐城农村,家里没有抽油烟机,灶台、墙壁不用怎么清理,但她还是被保洁职业“打底7000元,时间自由”吸引。

从二本院校毕业后,她做过一年多新媒体运营,眼睛得随时盯着手机,周末在家干活。后来公司效益变差,提高了绩效标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增多”——每个账号的运营方式、定位都要列在表里,还要运营十几个不同平台的账号引流,手里七八个手机,都是双卡。她辞了职,结果3个月找不到工作。

刚开始做保洁,她立志要干满100单。遇到客户刁难,发誓“建立一套新的规范实用的保洁体系”,比如按清洁面积、脏污程度收费,而非计时;提高保洁员收入,公司抽成厉害,每单正常干4个小时,她只能拿100元。

即使这样,她还是喜欢上了新工作。她花900块买了二手电动车,感叹上下班的路上“花花草草都好香,好可爱”。她觉得重新掌控了生活,回到了喜欢的节奏里,没有无节制的加班,和毫无意义的周会。

遇到年轻客户也好说话,有姐姐给她放舒缓的音乐,请她喝奶茶,看她累了邀请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以前上班时,老板在会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她当着同事的面,直接说:你能不能不要抽了?我鼻子不舒服。老板再也不找她开会。

郑涵路上看到的花。讲述者供图

“跟老头老娘抢工作”

客户家千差万别,脏乱程度不一,郑涵不知道怎么下手,都要找师父。师父四十七八岁,来自外地农村,让她干活时不要重复,拖地以桌子为标记点,分小块拖,“不知道你磨蹭啥,擦过一次就好了啊”。

很快郑涵就感到了挫败,跟阿姨们相比,“连个家务活都干不好”。第一个月,为了节省时间,带了鸡蛋和面包当午饭,但每单还是都要加班一两个小时。而她师父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完成,有时下了班不回家,继续接私活。

应聘保洁时,HR就很惊讶,郑涵用力解释,自己喜欢打扫卫生。到了培训,阿姨们围上来说,你肯定是来过渡,以后做管理层。那会儿,她也以为自己年轻力壮,有优势。也遇见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其中有个男生做拆洗家电,之前干销售,但年纪最小的还是她。

好些阿姨说郑涵干活死脑筋,不知道怎么省力。厨房油污重,公司禁用食用碱加腐蚀性清洁剂,也不让上钢丝球,阿姨们都偷偷用,擦得又快又亮。只有郑涵一直苦于用公司配的小苏打难以清除。

“有眼力见”也很重要。郑涵跟着师父入户培训,看到老客户独居,还没起床,师父很自然地给对方煮玉米当早餐。干完了活师父又各种关心,问床单被套要不要帮忙洗。郑涵自认学不来。

有天下班后,郑涵的师父请她到家里吃饭。讲述者供图

“近两年,90后、00后的保洁团队层出不穷。”郑州老板李雪创业做家政七八年,手下也有个年轻高端保洁团队,她回忆,刚开始从业时大爷大妈们居多。据她观察,年轻人的进入有可能因为:社会有需求;家政行业的收入在提高;从业人员被尊重,可以获得及时奖励,“比大饼更真实”。

事实上,年轻人闯入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行业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坤的公司成立快两个月,还没开张。几个男生走出去发传单,做地推,拍短视频。回了办公室自我培训,快把公司的玻璃擦破了。为了维系团队,王坤自掏腰包请吃饭、喝酒,被家人埋怨钱带不回家里。

传统的中老年保洁是潜在竞争对手。张伟伯一开始就觉得,这是在“跟老头老娘抢工作”。后来找到前景的理由是——年轻人不想生育,社会老龄化加重,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年轻的保洁上门帮忙。

他和王坤的团队后来把“普通保洁年纪大、态度差、难沟通”提出来,反衬自己的优势。在外形上,也下了功夫,每个季节整一套工装,从背包、帽子到围裙、口罩。王坤说,保洁阿姨骑电动车,他们开公司的商务车。

男生们的干活成果。讲述者供图

借鉴别的家政公司,他们接一次单,也前后上门3次——先去看一次现场,准备工具,打扫完之后再回访,如果客户不满意得返工。每一次回访,他们都会带上鲜花,有的不止送一次。老客户介绍了新客户,也送束花,闲聊下。除了花,还有清洁大礼包和男生们想出来的刮刮乐花束,寓意“送你一个亿”。

逢年过节,王坤给每个客户发消息,往车后备箱装满小礼品。他那天什么也不干,挨家挨户送礼。最近,他们注册了咖啡服务的商标,上门保洁给客户带两杯自己做的咖啡。为了拓展客源,王坤每次打车都跟司机聊天,加微信。学校有关系好的老师帮忙宣传,他们下单他也会给优惠价。

这些事在保洁阿姨那里自有一套。公司抽成厉害,她们都是自己培养稳定客源,接私活,这更得和客户搞好关系。为此,她们想尽办法推销,跟客户家长里短地聊天,套近乎,这很受老年客户的欢迎。郑涵对此头疼,她自称社恐,不爱讲话,所能做的只是老老实实干活,或者期待碰见年轻客户。

郑涵瘦小,有次去一户新家打扫,窗户没打开,里面味道刺鼻,待了10多分钟她呼吸不上来。她给客户打电话,说甲醛中毒了,听到对面嗤笑一声,说甲醛是没有味道的,之前也有人打扫过。单子延期,给另一个同事做了。郑涵坐在客户家楼下缓了1个小时,一个清洁阿姨跟她搭讪,以为她没文化,说这么年轻,应该进厂。郑涵晕着头说,好的好的。

“年轻人为什么要做保洁?”

张伟伯负责公司的推广,每个员工几个社交账号,一样蓝色的头像和相似的内容。他们自诩“人均180的帅哥保洁”“有颜有心还有力”,但评论点赞数仅个位,甚至为0。难得有评论,是成员们充当粉丝:求求你了哥在(再)更新一集吧,太爱看了。

比起干保洁,张伟伯更怕剪视频,有时一天要剪七八条,一条就要花半个小时。动脑子累,干活也累,他的愿望是尽早脱离一线,真正当上公司的管理层。现在接单没问题了,就是人难招。

除了张伟伯,其他伙伴都是在校大学生。刚创业接不到单,他们上街拍访谈视频吸引流量,问“怎么看待年轻人做保洁?”被直接反问:年轻人为什么要做保洁?好好上学!

团队人员流动较快,大多数来实习一段时间又走了。进入7月,扬州的梅雨天持续了快半个月,单子也少。原本最为稳定的9个人,有两个人离职了,其中有人是家里安排了稳定的工作。

转入这个行业两个月后,张伟伯才跟女朋友坦白,此前他自称是“别人的家庭私人管家” 。女友看到他回家时间变晚,从晚9点到11点甚至凌晨一两点。时间要是早点,他洗个脸又出门做模特兼职了。穿着商家提供的新衣服,化妆精致,在闪光灯前不停摆pose,手上还贴着创可贴,身份的反差有时让他恍惚。

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自述瞒着父母做保洁,说父母得知后大发雷霆,认为这是低贱的职业,早知道这样不会辛辛苦苦送他们上大学。他们感叹,学历早就贬值了,工作难找,“不是我们不够努力”。

张伟伯是听父母的话报了土木工程,想抓住行业的余晖,一入学就知道迟了。大学同学也有留在行业内的,家里有关系,还得去偏远的地方“吃风吃沙子”。他的伙伴王坤也因为家长觉得计算机专业好而报考,入学之后发现自己不擅长、不感兴趣,行业也衰败了。

王坤自认长得普通,也不是大高个,父母期待他安安稳稳地上班。做保洁后,家人念叨了很久。家里做工程生意,知道创业艰难。有天深夜,哥哥拉着他喝酒,聊了三个小时,说他现在正是拼事业的黄金期,不要浪费时间。王坤动摇了,但想了想,还是不想过两点一线的生活。

年轻人转行干体力活,喊出口号“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现实中,轨道到处都是,哪里都不是旷野。二本的郑涵患上中度抑郁,最近辞了保洁工作。整个5月她只休了一天半。被钢丝球扎,化学试剂泡,她的手长期发肿。有天半夜,她被疼醒,手胀得并不拢。但派单协调不过来,她还是干完了上午的活。

郑涵的手。讲述者供图

在一个合租房,一群男人在一旁抽烟打牌,地板是黏糊糊的黑色,厨房也很油腻。她讨厌吸二手烟,草草干了3个小时就走了。当天,郑涵就收到了投诉,重新培训了一天才能再上岗。投诉还被发到群里,供大家讨论借鉴。

她转行一段时间后跟母亲讲,同样遭到了反对。按她的说法,母亲望女成凤,让她考银行,还让舅舅帮忙安排进国企。郑涵骗他们,自己在南京的工作很好。事实是,干保洁的第一个月,她只收入2000多元。房租就要1000多。

钱还得省着花。父亲在广东当保安,母亲患癌后在家休养,无法给她兜底。上次辞职,她去家门口的KTV通宵唱歌。这次,她发现KTV涨价了10元,变成三小时48元。舍不得,她在家干唱。

对学历,她早已不当回事。高考后得知所学的文科不好就业,她填了个文理兼收的信息管理专业。去了发现学不懂,疫情期间上网课更难,毕业后也不知道干什么。同学多从事不相关的工作,做家教、招标、考公、进银行。

现在,这个本以为不用动脑和社交的工作也越来越累,她发现干活时没了情绪波动。她的100单计划停在94单,当初许愿要规范行业,发现靠一己之力根本不能完成。对未来她暂时没有计划,想重新回到办公室,但经验不够。骑车走在路上,她突然就哭了,迎风大喊:“人怎么可以不休息?!”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郑涵、李雪为化名。)

(王坤团队做保洁。讲述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