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创业是推动就业不竭的源泉。近年来,深圳不断优化创业条件,营造创业氛围,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持续优化完善了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促进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创新创业逐步成为全市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输血送氧”,创业担保贷款激发创业活力
“疫情对于企业来说是风险也是机遇。我们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成本的贷款能帮助我们快速成长。”深圳快学教育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黄先生告诉记者,去年12月2日,公司收到了邮储银行深圳分行发放的3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这笔“零”保费低成本的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在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为企业节省了融资成本。
受疫情冲击,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进入洗牌期。致力于财会领域职业培训的快学教育积极寻找发展新机遇,通过线上转型,加速资源整合,集中优质教师资源等措施,使得企业经营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新增就业人数15人,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0%。
“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助力我们业务的顺利开展。我们正在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线下校区,目前已经有30家‘会计学堂’直营校区,明年力争开到80家。”黄先生称赞这就是“深圳温度”“深圳速度”。公司在全国拥有200多家品牌加盟店,间接带动就业5万余人。
创业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载体,企业“倍增”带来的是就业空间“倍增”。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升级再升级。去年新出台的《深圳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在降低贷款门槛、加强风险防控以及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输血送氧”,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6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贷款门槛全省最低,贷款额度全省最高,有效助力小微企业创业稳定就业。在降低申请门槛、提高贷款额度的基础上,我市持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将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再提速增效,2020年累计发放贷款1111笔,放款2.89亿元。
“高科技范”,大学生双创赛带动创业热潮
“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各位评委老师和投资人的建议,为我们未来项目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深圳“逐梦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项目“早期癌变诊断-穆勒偏光生物显微镜”脱颖而出,获得了在校生组一等奖,该项目已经在深圳13家医院实现了样机投放。
深圳“逐梦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平台,经过5年的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参赛项目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参赛团队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占比接近7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30%。赛后,我市人社部门会持续跟进,举办项目与创投机构资本对接活动,协助项目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等,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实落地。
“逐梦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珠三角自主创业项目推介会等专项活动,带动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大学生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数量明显增长,可见大学创业积极性较高,扶持力度显著。”
“倍增效应”,孵化基地打造创业新引擎
创业孵化基地是促进和帮扶自主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深圳近年来大力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对培育创业主体的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帮扶政策,颇有成效。随着近两年的创新创业热潮,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受益于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园区独特资源和优势,为园区入孵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快速稳定地经营成长。”北大科创园创业孵化基地去年被新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其运营负责人贺雪军介绍,北大科创园依托北京大学为核心的高校资源,注重打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了“众创—孵化—加速”的产业创新生态链,北大科创园累计孵化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生物医疗等多个产业板块184家创业企业,孵化成功创业企业有107家,累计带动就业人数3723人。
除此之外,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还设立创业导师库,组织创业导师进驻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街道窗口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居民提供“一对一”公共创业指导服务。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80家,其中7家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去年全年累计发放一次性资助1430万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创业孵化基地80%以上由民营企业投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入驻基地的创业企业,涉及机电、电子、计算机、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